深洞岂人境,居然坐隐君。
树根全没水,竹影半穿云。
唤鹿皆依主,呼凫不乱群。
直同太古意,尘界竟谁闻。
深洞岂人境,居然坐隐君。
树根全没水,竹影半穿云。
唤鹿皆依主,呼凫不乱群。
直同太古意,尘界竟谁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和谐。
首句“深洞岂人境”,以反问的形式开篇,暗示了所描述之地并非世俗之人的常处,而是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所。接着,“居然坐隐君”一句,点明了居住于此的主人是一位隐士,他选择了这样的环境,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树根全没水,竹影半穿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居环境的自然之美。树根深埋水中,竹影穿透云层,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唤鹿皆依主,呼凫不乱群”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鹿和鸭子都听从主人的召唤,井然有序,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象征了隐士内心的平和与秩序。
最后,“直同太古意,尘界竟谁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原始、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隐士眼中,这里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只有真正的宁静和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内心和谐统一的追求和向往。
有叟羁穷垂白头,潜神密理同天游。
朝歌鼓刀既屠纣,渭滨垂钩来钓周。
晚遭西伯与同载,首封东海荒营丘。
洋洋大风仅千祀,当年固乃屠钓俦。
世变后有薛公文,馆中多坐倜傥人。
鲁连节重轻丘山,冯驩气高微风云。
丈夫志义绝流俗,岂与层层雏鼠群。
楚汉兴亡事已微,后世倾夺奚足讥。
龙韬豹略苦迂阔,使公复生将安归。
一径过萧森,幽提此独寻。
俗游殊不意,僧话粗宽心。
役役真何了,空空究竟深。
尘劳何日脱,来伴远公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