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馆中移植桃花和四兄兼答诸客》
《馆中移植桃花和四兄兼答诸客》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海上求仙客,河阳宰邑人。

曰予从宦侣,偶与二事均。

卜筑宫城侧,地接仙源邻。

休沐情既暇,丘壑念弥伸。

此花何灼灼,其叶亦蓁蓁。

移为瑶水树,种作绥山春。

光风泛紫艳,轻霞簇红鳞。

拂绶凝锦绮,当杯晕朱唇。

未留西母核,先献华林珍。

门庭无杂莳,蹊径绝纤尘。

愿以千岁实,来荐帝园新。

君问种桃者,宁知非避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官场中的文人,他将桃花移植到自己的居所旁,以此寄托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以及它所带来的宁静与祥和氛围。

“海上求仙客,河阳宰邑人。” 开篇即以仙人和地方官的身份设定,暗示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以及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曰予从宦侣,偶与二事均。” 诗人自述,他作为官场中的一员,偶尔也会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产生共鸣,表达出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追求。

“卜筑宫城侧,地接仙源邻。” 描述了诗人选择在宫城附近居住,这里与传说中的仙境相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接近仙境的氛围。

“休沐情既暇,丘壑念弥伸。” 诗人在休息日时,更加渴望回归自然,表达了他对山川丘壑的深深眷恋。

“此花何灼灼,其叶亦蓁蓁。” 对桃花的赞美,用“灼灼”形容花朵的鲜艳夺目,“蓁蓁”形容叶子的茂盛繁密,展现出桃花的勃勃生机。

“移为瑶水树,种作绥山春。” 桃花被移植到瑶池边,象征着将自然之美融入生活,如同春天降临绥山,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光风泛紫艳,轻霞簇红鳞。” 描绘了桃花在阳光下绽放的紫色光彩,以及周围轻柔霞光簇拥的红色花瓣,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拂绶凝锦绮,当杯晕朱唇。” 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桃花比作锦缎,酒杯中的桃花映照出红润的色泽,进一步渲染了桃花的美丽与诱人。

“未留西母核,先献华林珍。” 西母是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此处借指神仙或仙果,诗人并未留下西母的果实,而是先将珍贵的桃花献给华林,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与奉献。

“门庭无杂莳,蹊径绝纤尘。” 描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纯净,没有杂乱的植物,小路也干净整洁,营造出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宁静氛围。

“愿以千岁实,来荐帝园新。” 表达了诗人希望桃花能够结出长寿的果实,用来献给帝王的花园,寓意着对长寿与吉祥的美好祝愿。

“君问种桃者,宁知非避秦。” 结尾以问答的形式,引出一个关于避世归隐的故事,暗示了诗人通过种植桃花,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表达了对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理想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寄钱水部

多情钱水部,别后有哀吟。

万里秋风兴,孤舟日暮心。

白沙宫舍迥,沧海故园深。

怅望佳期隔,殷勤数寄音。

(0)

赠王举人

王子万人英,诗名少日成。

骊珠眠自抱,天马傍谁行。

旅食青枫改,秋吟素发生。

过逢见汝意,潦倒愧吾情。

(0)

送谢邦用之湖南

同作燕京客,君为楚上行。

云霄无旧侣,江汉有深情。

鼓吹春天树,楼船水国城。

遥传持宪使,元是汉廷评。

(0)

西郊秋兴十首·其七

寂寞高台畔,空令故国存。

古人不可见,遗迹更堪论。

云度孤城夕,天车积水昏。

兴亡向来事,无处问乾坤。

(0)

五月望月食

月食逢中夏,山城黯黯阴。

孤灯今夕泪,哀角万方心。

雾嶂看初灭,风帘望转沉。

清光无远复,斋坐及更深。

(0)

古愚翁挽词

古龙啾啾啼剑井,井底秋泉七星冷。

漪兰堂上瑟不鸣,悽调空怀金石声。

剑亦不复得,瑟亦不复闻,悠悠何处寻封君。

何处寻封君,林壑幽蒐风雨黑。

锡山崔嵬暮峰影,吴江惨澹秋波色。

江之南,山之北,松梧几树封君宅,来往徘徊叹行客。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