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阁凌云向水开,好风明月自将来。
千江练色明书幌,万叠岚光拂酒杯。
何处笛声梅正落,谁家尺素雁初回。
芳尊竟日群公坐,得侍登高作赋才。
飞阁凌云向水开,好风明月自将来。
千江练色明书幌,万叠岚光拂酒杯。
何处笛声梅正落,谁家尺素雁初回。
芳尊竟日群公坐,得侍登高作赋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静谧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延秀阁的壮美与自然的和谐共融。首联“飞阁凌云向水开,好风明月自将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延秀阁矗立于云端,仿佛与天相接,清风明月似乎也特意前来与之相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千江练色明书幌,万叠岚光拂酒杯”进一步展开画面,将延秀阁置于千江万山之中,江面如练,山岚轻拂,不仅映照在书幌上,更轻柔地拂过酒杯,赋予了场景以动态之美和诗意的韵味。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有趣。
颈联“何处笛声梅正落,谁家尺素雁初回”则将视线转向听觉与视觉的结合,笛声悠扬,梅花飘落,雁阵南归,这些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为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情感的丰富性。笛声与梅落,雁阵与尺素(书信)的结合,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远方的消息与思念。
尾联“芳尊竟日群公坐,得侍登高作赋才”收束全诗,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在延秀阁中欢聚畅饮,享受着登高赋诗的乐趣。这里的“芳尊”指的是酒器,暗示了聚会的欢愉气氛。“群公坐”则强调了聚会的规模与参与者的身份,而“得侍登高作赋才”则表达了对能够在此场合参与创作的荣幸与自豪感,同时也暗含了对才华与友谊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延秀阁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与和谐,以及文人雅士在此聚会时的愉悦与创作的激情,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春江绿涨桃花水,日夜东流几千里。
买得门前舴艋舟,青笠绿蓑烟雨里。
一面红颜双鬓白,老去□为钓鳌客。
鱼竿随处拂珊瑚,酒盏有时倾琥珀。
歌试沧浪尘不染,天际夕阳霞闪闪。
西塞山前便是家,归时肯畏风波险。
红楼十二阑干曲,有意凭高旷心目。
前山风景尽堪观,不似飞泉声漱玉。
香炉峰头瀑布流,水帘洞口悬清秋。
谪仙赋咏□千古,南华一出诗庄周。
溪藤一幅写斯景,意匠经营在俄顷。
薛君持之求我题,石阑点笔苍苔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