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贤不复梦逢迎,晚岁于公识典刑。
肯子规模誇锦绣,传家翰墨炳丹青。
碑存岘首长怀惠,学富韦门总带经。
会见卿材从楚往,芝兰不独秀阶庭。
前贤不复梦逢迎,晚岁于公识典刑。
肯子规模誇锦绣,传家翰墨炳丹青。
碑存岘首长怀惠,学富韦门总带经。
会见卿材从楚往,芝兰不独秀阶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前代贤者的怀念,以及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学术成就的自豪。诗句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前贤不复梦逢迎" 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上的贤者无法再次相遇,只能在梦中与他们会面。"晚岁于公识典刑" 则表达了诗人年纪渐大,对国家法典有了更深的理解。
"肯子规模誇锦绣,传家翰墨炳丹青" 这两句强调了家族在文化上的成就,"肯子"指的是家族中的子孙,而"规模"则是指家族的声望和气派。"誇锦绣"形容其家族的学问如同华丽的锦绣一般,"传家翰墨炳丹青" 则强调了家族在书法上的传承,其笔墨如同炽热的丹青。
"碑存岘首长怀惠,学富韦门总带经"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珍视和个人学术的丰富。"碑存岘首" 指的是碑文保存在山头,而"长怀惠" 则是对先贤长久的怀念。"学富韦门总带经" 表明诗人学问广博,如同古代伟大的儒家学者。
"会见卿材从楚往,芝兰不独秀阶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识别和赏识,以及个人才华如同美丽花草,不仅限于家庭园林。"会见卿材" 是指能够遇到优秀的人才,而"芝兰不独秀阶庭" 则形容这些人才如同珍贵的芝兰,不只在一个家庭或地方显露头角。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回顾和个人学术成就的自豪,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才华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时代的无常和个人生命有限的感慨。
埋没文书每自怜,偷闲出郭一欣然。
稻陂雨细丰年候,槐陌风清嫩暑天。
心似春鸿宁久住,身如秋扇合长捐。
平生士雅今亡恙,老病何由共著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