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夹长溪,石壁忽抵截。
一窍正中开,㠝岏象枨闑。
不假造化功,世人焉得设。
万古祗如斯,消磨几行客。
两山夹长溪,石壁忽抵截。
一窍正中开,㠝岏象枨闑。
不假造化功,世人焉得设。
万古祗如斯,消磨几行客。
这首明代诗人周是修的《大石门》描绘了一幅山水奇景。诗中,他以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两座山夹峙着一条长溪,溪边的石壁陡峭,仿佛被从中截断。然而,在这石壁中央,却开有一道缝隙,形状如同门户,天然而成,无需人力雕琢。诗人赞叹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间的巧思无法企及。他感慨这景象亘古不变,不知有多少过客在此驻足欣赏,感叹岁月的流转。整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永恒,以及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敬畏。
晓起闲看雨,垂檐自滴阶。
风清想林壑,云湿似江淮。
石信浮沤重,泥从积藓埋。
气消浓酒力,心助独吟怀。
飒飒通琴韵,萧萧静竹斋。
綵毫无限思,念与夕郎乖。
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
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
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
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