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
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煎茶夜卧迟。
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明朝却欲归城市,问我来期总不知。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
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煎茶夜卧迟。
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明朝却欲归城市,问我来期总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朋友在山中相聚的场景,共同享受大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开篇“独向山中觅紫芝”表明诗人独自一人进入深山去寻找传说中的灵芝,寓意着追求高洁或精神上的寄托。
接着“山人勾引住多时”则描绘了与山中隐者相遇并共同度过了一段不短的时光。这里的“勾引”一词充满了对自然和远离尘世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俗世的精神寄托。
第三句“摘花浸酒春愁尽”中,“摘花浸酒”是一种享受大自然美景的行为,而“春愁尽”则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释然,仿佛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在春天这个季节里所有的情愁都随之消散。
第四句“烧竹煎茶夜卧迟”展现了诗人在山中过着一种简单而又宁静的生活。烧竹煎茶是一种古代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美学。而“夜卧迟”则传达出诗人对这份平淡生活的珍惜和享受。
第五句“泉落林梢多碎滴”通过水声的描绘,增添了画面之美,展示了山中的生动景象。同时,“松生石底足旁枝”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即便是在坚硬的岩石间,也能长出松树的枝条。
最后两句“明朝却欲归城市,问我来期总不知”表达了诗人虽然享受着山中的宁静,但终究还是要回到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去。然而,当朋友询问他何时回来时,他自己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这不仅反映了对城市生活的无奈,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对自然美景的依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山中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