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住梅花,闲夜捲帘,银霰轻洒。
凭谁知我,绿樽罢举,彩毫勤把。
茸裘破帽,傍他范蠡荒祠,十年不鞚关城马。
重听打窗声,恰边愁偷写。牵惹。
似曾年少,翠靥垆头,宝筝楼下。
翻借调冰,刻玉添成游冶。
而今休矣,只剩松火堆盘,此身孤负鸳鸯瓦。
寒意满人间,任先生卧也。
禁住梅花,闲夜捲帘,银霰轻洒。
凭谁知我,绿樽罢举,彩毫勤把。
茸裘破帽,傍他范蠡荒祠,十年不鞚关城马。
重听打窗声,恰边愁偷写。牵惹。
似曾年少,翠靥垆头,宝筝楼下。
翻借调冰,刻玉添成游冶。
而今休矣,只剩松火堆盘,此身孤负鸳鸯瓦。
寒意满人间,任先生卧也。
这首《石州慢·咏雪》由明末清初的词人曹溶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之雪的静谧与凄美。词中通过“梅花”、“银霰”、“茸裘”、“范蠡荒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略带哀愁的意境。
开篇“禁住梅花,闲夜捲帘,银霰轻洒”,以“梅花”作为背景,渲染出冬夜的静谧与寒冷,“银霰轻洒”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脱俗。
接着“凭谁知我,绿樽罢举,彩毫勤把”,词人似乎在独自品味着冬夜的孤独与寂寞,绿樽代表酒杯,彩毫则是文人的笔墨,通过“罢举”和“勤把”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茸裘破帽,傍他范蠡荒祠,十年不鞚关城马”一句,词人将自己比作古代的隐士范蠡,身处荒祠旁,十年未归,暗示了词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重听打窗声,恰边愁偷写”,窗外的雪花打在窗户上,发出的声音仿佛是词人心中边愁的倾诉,这种声音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词人心境的外化。
“似曾年少,翠靥垆头,宝筝楼下”,词人回忆起往昔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欢愉与现在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翻借调冰,刻玉添成游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冰雕玉琢的艺术品,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在雪夜中的游荡与放纵。
“而今休矣,只剩松火堆盘,此身孤负鸳鸯瓦”,词人感叹如今只能依靠松火取暖,鸳鸯瓦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现在却只能孤身一人,表达了对失去美好生活的遗憾。
最后“寒意满人间,任先生卧也”,词人以“先生”自称,表示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词通过对雪夜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雪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