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水心死,麈柄独归公。
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
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
不复重商榷,骑鲸浩渺中。
自从水心死,麈柄独归公。
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
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
不复重商榷,骑鲸浩渺中。
这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文学追求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古籍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于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独特看法的坚持。
首句“自从水心死,麈柄独归公”中,“水心”的含义不明确,但结合下文,可以理解为某种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消逝,“麈柄”则是古代书籍的装饰,用以比喻诗人所持之学问。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事物后,只剩下自己独自持守着某种知识或信念。
接下来“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中,“于易”可能指的是《易经》,而“程氏”则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的学说。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研究学问时,对程氏学说的怀疑态度,而在文学创作上,却偏好晦涩难懂的老子(“晦翁”),显示了诗人对于深奥哲理的追求和对传统学术的批判精神。
再下“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中,“二箴”可能指的是某种古籍,而“孤论”则表达了诗人在学术上独树一帜,不随波逐流。这里强调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最后两句“不复重商榷,骑鲸浩渺中”,通过“不复重商榷”表达了诗人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或学术争论的放下,而“骑鲸浩渺中”则是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故事,比喻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如同乘龙跨海,遨游于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学术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内心信念的高洁情操,以及对于文学艺术深邃哲理的不懈追求。
绿毛么凤仰衔花,不在山椒即水涯。
昔日鬓边能似此,春愁磨尽总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