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地月残风晓。替写个词人照。
浑不是画云台容貌。隐山林格调。烛三条。弦七条。
春婆唤醒东坡觉。秋士听残北渚骚。笔悴花憔。
到今年送穷文十易稿。
蓦地月残风晓。替写个词人照。
浑不是画云台容貌。隐山林格调。烛三条。弦七条。
春婆唤醒东坡觉。秋士听残北渚骚。笔悴花憔。
到今年送穷文十易稿。
这首诗以月残风晓的清晨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怀,将词人的形象比作不似画中仙子的云台容貌,更倾向于隐居山林的淡泊风格。接下来的"烛三条,弦七条"描绘了词人深夜研读,或是创作诗词的场景,暗示了他的专注与执着。
"春婆唤醒东坡觉,秋士听残北渚骚"一句,将词人比作苏轼,暗示他在时光流转中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即使如秋天般年华老去,仍能品味屈原的《九歌》。最后两句"笔悴花憔,到今年送穷文十易稿"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写作生涯的感慨,笔墨憔悴,花容憔悴,一年来修改诗稿已至十次,足见其精益求精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词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淡淡哀愁。易顺鼎的词风深沉内敛,情感真挚,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