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稿已无望,久晴雨亦佳。
若非滋土脉,何以息风霾。
补种筹余烬,苏枯恋旧荄。
苟能延性命,不敢怨时乖。
禾稿已无望,久晴雨亦佳。
若非滋土脉,何以息风霾。
补种筹余烬,苏枯恋旧荄。
苟能延性命,不敢怨时乖。
这首诗《秋雨(其一)》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对秋雨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禾稿已无望,久晴雨亦佳”描绘了久旱之后,人们对于雨水的期盼与喜悦。禾稿原本是希望的象征,但在长时间的干旱后,希望似乎已经破灭,但当雨水终于降临时,人们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即使是在久旱之后,雨水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颔联“若非滋土脉,何以息风霾”进一步阐述了雨水对于土地和环境的重要性。雨水不仅能够滋润土壤,促进植物生长,还能帮助净化空气,缓解因干旱而引发的风沙和雾霾问题。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深刻认识,以及对雨水在维持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作用的肯定。
颈联“补种筹余烬,苏枯恋旧荄”则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描述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之后,农民们开始补种,希望能够挽回损失。雨水的到来,不仅让干枯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也让那些曾经的生命得以复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苟能延性命,不敢怨时乖”则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在面对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时,人们虽然可能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只要能够生存下去,就应该心存感激,而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态度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雨这一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