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竹栽松眼界宽,四时长使翠光团。
参天会见充梁栋,碍月休令作钓竿。
添竹栽松眼界宽,四时长使翠光团。
参天会见充梁栋,碍月休令作钓竿。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通过种植竹子和松树来营造一个四季常青、视野开阔的环境。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竹子与松树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坚韧,也寓意着高尚品德与理想追求。
首句“添竹栽松眼界宽”,开篇即点明主题,通过增加竹子与松树的数量,使得视野更加开阔,暗示了心灵的广阔与自由。接着,“四时长使翠光团”一句,强调了竹松四季常绿的特点,翠色的光芒汇聚成团,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永恒。
“参天会见充梁栋”进一步深化了竹子与松树的象征意义,它们高耸入云,预示着能够成为支撑房屋的栋梁,暗喻着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建设。最后,“碍月休令作钓竿”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竹子与松树的期待,希望它们不要妨碍月亮的光辉,而是要成为有益于人类的栋梁之材,避免被误用为钓竿,寓意着正确使用资源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涤斋恂恂然,依野云以居。
画笔日在手,风雨栖蓬庐。
素人每嘲之,头低口嗫嚅。
严画拙以古,黄画秀而腴。
每见涤斋笔,辄叹其弗如。
奚君自杭州,寄我尺素书。
点染西湖山,谓即诗龛图。
图尾题断句,已是三年余。
悬我粉墙上,吾客皆踌躇。
涤斋欻起草,摇笔龙蛇趋。
素人与野云,写石兼竹梧。
严黄但任笔,意到神清腴。
譬如将三军,自先握中枢。
我从壁上观,叉手空嗟呀。
日色川上媚,烟光草际重。
横塘夹修竹,十里蝉声中。
我来古渡头,岁月多行踪。
行踪一何多,言瞻墓上松。
墓在塘之西,家住塘之东。
时节须祭扫,悠悠一水通。
秋林静虚白,春山霭空濛。
气候良自佳,泛舟每从容。
炎夏少经过,安知野趣浓。
野趣浓如此,欣赏情何穷。
我游空翠亭,遂蹑空翠窟。
仄处迷向背,昼光寒不入。
高壁散长风,到面作飞雪。
积阴带江声,冷中石骨裂。
钩络枯藤幽,剥啄古扉缺。虚寺钟一声,客魂堕泬。
尘氛此俱隔,惟有仙气结。
愿得托茅茨,终焉养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