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秃木两株长,屈干樛枝半欲僵。
下有敷荣三五树,自缘低处少风霜。
空山秃木两株长,屈干樛枝半欲僵。
下有敷荣三五树,自缘低处少风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荒凉的山中景象。"空山秃木两株长",寥寥数语勾勒出山的空旷和树木的稀疏,显示出一种孤寂之感。"屈干樛枝半欲僵",通过描绘树木弯曲的枝干和似乎即将枯萎的状态,暗示了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环境的严酷。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带来一丝生机:"下有敷荣三五树,自缘低处少风霜。"在那几株低矮的树下,虽然生长条件较为艰苦,但它们依然繁茂,因为地处较低,较少遭受风霜的侵袭。这不仅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也寓含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生命在逆境中求生存的主题,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蓝仁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理。
人处六函内,蚊睫一微尘。
匆匆数十寒暑,驹隙等逡巡。
礼乐衣冠缚束,文字功名汨没,辱宠万悲忻。
雅意竟谁了,含恨入荒闉。笑缁黄,夸解脱,保天真。
将心自游,溟涬屈蛰不生春。
气化也应归尽,云影白衣苍狗,何处驻阳神。
莫听三家语,来作醉乡民。
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
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
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
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初未识,名为累。
今始觉,身如寄。把閒情换了,平生豪气。
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
看野云、出岫却飞回,元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