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今住子午谷,乃在蛟门西复西。
绕屋长松落晴雪,倚天绝壁立丹梯。
春回大壑三芝秀,月满空山一鹤栖。
归去看图望瀛海,定应沐发候天鸡。
子真今住子午谷,乃在蛟门西复西。
绕屋长松落晴雪,倚天绝壁立丹梯。
春回大壑三芝秀,月满空山一鹤栖。
归去看图望瀛海,定应沐发候天鸡。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郯韶的《郑蒙泉鍊师子午谷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首句“子真今住子午谷”,以古代仙人子真寓言炼师隐居的境地,暗示了画面主人公郑蒙泉的超凡气质。接下来的“乃在蛟门西复西”进一步强调了子午谷的偏远与深邃。
“绕屋长松落晴雪”描绘出炼师居所周围的环境,长松挺立,晴雪飘落,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而“倚天绝壁立丹梯”则展现了山谷中险峻的地形和通往高处的丹梯,象征着修炼者的坚韧与追求。
“春回大壑三芝秀,月满空山一鹤栖”两句,通过春天山谷中的灵芝生长和月夜孤鹤栖息,寓意着自然的和谐与修炼者的超脱。最后,“归去看图望瀛海,定应沐发候天鸡”表达了诗人对郑蒙泉炼师修行生活的向往,想象他在画中所见的仙境,期待着能沐浴天鸡鸣叫的时刻,寓意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
整首诗以景写人,借物寓意,展现出一幅富有禅意的隐士生活画卷,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超然世外理想生活的向往。
少年诵诗书,心恒慕伊周。
蹉跎成老大,白发上我头。
作羹不为梅,济川不为舟。
金马石渠间,强陪英俊游。
去年归故山,幸得两月留。
坐石听啼鸟,持杯发清讴。
岂敢肆雄辩,万物移春愁。
自从到京国,仍怀杞人忧。
故山不能见,画中容可求。
阿娘心悸夜不眠,起来顾女如雉悬。
肉寒气绝强求艾,引息微微吹碧烟。
夺鬼为人假天手,天亦怜渠能过厚。
怕教此义世无知,不使其人世无有。
夫妻未媾本何私,分在名存白日知。
何如死向白日下,千载分明心不欺。
今载聊因阿娘活,枯木暂回根已拨。
将心化石立郎茔,表是郎妻刻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