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虽七襄,不能成报章。
无巧可乞汝,世人空自狂。
帝城秋色新,满市翠帟张。
伪物踰百种,烂漫侵数坊。
谁家油壁车,金碧照面光。
土偶长尺馀,买之珠一囊。
安知杼轴劳,何物为蚕桑。
纷华不足悦,浮侈真可伤。
织女虽七襄,不能成报章。
无巧可乞汝,世人空自狂。
帝城秋色新,满市翠帟张。
伪物踰百种,烂漫侵数坊。
谁家油壁车,金碧照面光。
土偶长尺馀,买之珠一囊。
安知杼轴劳,何物为蚕桑。
纷华不足悦,浮侈真可伤。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气的民俗景象,织女(即牵牛星)在天空中虽已现身,但人们的心思却早已超越了对神话传说的简单崇拜,转而沉浸于现实生活中的繁华与奢侈。诗人通过对城市秋日市集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一种世俗化的物质追求和精神状态。
织女七襄,即便是神话中的牵牛星,也不能制止人们对于爱情与美好事物的无限渴望。帝城中的秋色新鲜,满市的翠帷张挂,营造出一种节日的热闹气氛。伪物百种、烂漫数坊,则显示了当时市民对于精美物品的追求与消费。
金碧油壁车的描写,更增添了一份豪华与奢侈的色彩。土偶尺馀,买之珠一囊,这里的对比则显得更加突出,人们对于财富和物质享受的渴望无处不在。
然而,在这纷华与浮侈背后,诗人似乎也感慨于世人的劳碌与虚伪。杼轴(织布机器)的劳作暗示了织造业的繁重,而对蚕桑(养蚕制丝)的提及,则让人思考到那些为满足人们奢侈需求而付出辛勤劳动者的艰辛。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度装饰与浮华生活的忧虑和批判。纷华不足悦,浮侈真可伤,这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的一种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深刻剖析。
楼据湖山背。倚高寒、尘飞不到,越山相对。
老月腾辉群动息,独坐清分沆瀣。
更满听、潮声澎湃。
醉里诗成神鬼泣,景苍凉、又在新诗外。
浑忘却、功名债。凭谁妙笔能图绘。
羡中郎、前身摩诘,宛然心会。
拈出清宵无限意,半幅溪藤光怪。
方信有、人间仙界。
云淡天低奇绝处,笑僧殊、未识丹青在。
留此轴,夸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