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裔桃之华灼灼,恰似琳池浸霞脚。
东风惯与作参商,祗见其忧那见乐。
落英缤纷如印泥,宛转桃花春一溪。
高楼溪上契妙悟,空色色空轩篆题。
讵必武陵无杂树,漫拟江南淮口渡。
烟花世界幻三千,到此微尘无用处。
忘物之极同物悲,调御神权谁则窥。
我惟仔肩凛佛时,好春花事非我知。
每见蓬蓬风善妒,不惜花零惜云去。
水裔桃之华灼灼,恰似琳池浸霞脚。
东风惯与作参商,祗见其忧那见乐。
落英缤纷如印泥,宛转桃花春一溪。
高楼溪上契妙悟,空色色空轩篆题。
讵必武陵无杂树,漫拟江南淮口渡。
烟花世界幻三千,到此微尘无用处。
忘物之极同物悲,调御神权谁则窥。
我惟仔肩凛佛时,好春花事非我知。
每见蓬蓬风善妒,不惜花零惜云去。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水裔桃之华灼灼”描绘出桃花盛开的绚烂景象,接着“恰似琳池浸霞脚”将桃花比作镶嵌在池塘边的霞光,形象生动。诗人通过“东风惯与作参商,祗见其忧那见乐”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既有忧愁也有欢乐,但往往难以同时见到。
“落英缤纷如印泥,宛转桃花春一溪”进一步渲染了桃花满地的壮观场景,仿佛是春天的印记。随后,“高楼溪上契妙悟,空色色空轩篆题”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溪流和桃花时的深刻领悟,似乎触及到了某种超脱的境界。
“讵必武陵无杂树,漫拟江南淮口渡”两句,诗人借用了武陵源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并暗示了桃花春溪的美丽不亚于任何地方。接下来,“烟花世界幻三千,到此微尘无用处”则揭示了诗人对世间繁华的虚幻感,认为在此美景面前,一切尘世的烦恼都显得无足轻重。
“忘物之极同物悲,调御神权谁则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思考,认为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会与万物同悲,而这种深邃的智慧并非轻易能被理解或掌握。最后,“我惟仔肩凛佛时,好春花事非我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无知,体现了谦逊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春溪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露团渐冷,又今年、孤负中秋明月。
谁念江干、憔悴我,梦断芙蓉城阙。
燕子东归,鸿宾南下,满眼芦花雪。
行人何处,也应珠泪凝睫。
常记楼上歌声,一尊酒尽,默默无言别。
恨杀鸳鸯滩下水,不寄题诗红叶。
聚泪鲛绡,画眉螺黛,总在归时节。
百年心事,等闲休向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