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游栖真联句》
《同游栖真联句》全文
宋 / 张继先   形式: 古风

兴为栖真来,情因昔人动。

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

静有物外乐,清无世间梦。

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

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

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

(0)
注释
兴:兴起, 出发。
栖真:寻求真理。
昔人:古人。
道:言论, 说法。
孤:孤立。
共:共鸣, 共享。
静:宁静。
物外乐:超脱尘世的快乐。
至论:高深的见解。
彻:穿透。
茶瓯:茶杯。
松声:松涛声。
归欤:回家。
流霞瓮:装满美酒的壶。
翻译
我为了寻求真理而来,情感因古人的言辞而触动。
古人所说并非孤立,如今人们的心意相通。
在宁静中感受到超脱尘世的乐趣,清澈的心灵没有世俗的梦境。
高深的见解超越了形体与精神,歌声谈话响彻山谷洞穴。
野外景色与茶杯相映,松涛声融入琴音之中。
此刻还不宜回归,还想再揭开那装满美酒的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同游栖真联句》。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和朋友情谊的赞颂之作。

首句“兴为栖真来”表明诗人的激动心情是因为到达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真实之地;“情因昔人动”则透露出这种心情是由对过去美好时光和人物的回忆所触发。接下来的“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强调了过去的人并不孤独,因为现在的心灵也与之相通。

诗中还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乐的情景:“静有物外乐,清无世间梦。”这种境界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也是对精神层面上超出尘世烦恼的一种追求。

“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则更进一层,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自然、超现实的探讨和追求,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自然流露的情感与歌声,渗透到了岩石之中,显得既深远又悠长。

最后,“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则是对诗人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和感受的描绘。这里的“野色”指的是自然界中无拘一束的颜色,“杂茶瓯”则是将这种自然之美比喻为茶中的佳趣;“松声入琴弄”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与音乐的和谐统一。最后两句则表明诗人对于这份美好还不满足,想要继续探索、享受这种如同流霞般美妙的情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相通与共鸣。

作者介绍
张继先

张继先
朝代:宋   字:嘉闻   号:翛然子   籍贯:林灵素真   生辰:1092-1127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次韵子肃怀远斋并以见及

如公人物表,上下孰分床。

但有官成集,初无智作囊。

所嗟人契阔,不为雨悲凉。

顾我端何幸,新诗获夜光。

(0)

早醉

晨起倦乌巾,还倾老瓦盆。

自知中了了,人谓日昏昏。

迤逦溪山别,披纷雁鹜喧。

春风得亡赖,幽趣与谁论。

(0)

立春日呈彦博并帖审知

忆昔少陵身在蜀,遇春曾忆两京梅。

我今久隔乡关念,病后徒惊节物催。

不见过门长者辙,可怜到手故人杯。

长亭与想东征路,柳色青青拂面来。

(0)

玉汝从溧阳来辱李晦庵以诗问讯次韵寄答二首·其一

新诗明胜锦,健笔快于锥。

工部深陶冶,昌黎杂怪奇。

殷勤能寄远,风俗赖扶衰。

屡作挑灯读,何胜对雨思。

(0)

正月六日雪

立春才十日,春事已交加。

政苦诗材窘,欣逢眼界赊。

漫天皆柳絮,何地是梅花。

无复青帘觅,敲门问酒家。

(0)

归途马上二首·其一

兀兀真成去,悠悠莫自嫌。

阳光施德惠,风力霁威严。

不待投醪赐,端同挟纩兼。

山林从尔老,岁月岂余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