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随复自丹霞下,遍绕群峦入细看。
绝壁过烟依石断,洄溪透草积云寒。
傍岩蒸黍呼樵客,倚树烹泉避急湍。
风景不当归自得,晚江流照一峰乾。
相随复自丹霞下,遍绕群峦入细看。
绝壁过烟依石断,洄溪透草积云寒。
傍岩蒸黍呼樵客,倚树烹泉避急湍。
风景不当归自得,晚江流照一峰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丹霞山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壮丽与幽静。
首联“相随复自丹霞下,遍绕群峦入细看”,开篇即点出游览地点,诗人与同伴一同从丹霞山脚下出发,环绕着连绵的山峦仔细观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
颔联“绝壁过烟依石断,洄溪透草积云寒”,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绝壁之上烟雾缭绕,似乎与岩石相连,又似独立;回旋的溪水穿过茂密的草丛,积聚的云雾在寒冷中显得格外凝重。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山间独特的自然风貌。
颈联“傍岩蒸黍呼樵客,倚树烹泉避急湍”,转而描述了山中的人文场景。诗人看到有人在岩石旁煮饭,招呼过路的樵夫;而在树荫下,有人利用清澈的泉水烹茶,避开湍急的水流。这一联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巧妙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尾联“风景不当归自得,晚江流照一峰乾”,总结了诗人对这次游览的感受。他认为,美好的风景并非仅仅属于那些欣赏它的人,而是自然本身赋予的。最后,诗人以夕阳下的江面倒映着山峰的景象作为结束,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大自然永恒魅力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危岭恶有名,窄岭险无数。
石鼻卷我车,石牙隐我步。
空冈虫九头,黑身眼四顾。
掷之声愈厉,飞前使人怖。
想当开辟时,已是樵猎路。
茅臭不成山,瀑断不成布。
丫岩升恶猿,蹄涔立饥鹭。
芦花大如钱,况乃时寒冱。
遐征误假道,抚景自作恕。
林壑非出伦,笔砚不入务。
脚怠宿未投,天低日俄暮。
闷闷之暑不可耐,走马来寻灵迹怪。
山深树老龙屈蟠,洞阔云寒鼠飞败。
崭然角立九关锁,势铄晴空生险隘。
流泉奔荡一声雷,倒擘悬崖舞澎湃。
上岩拖下水晶帘,下岩击碎琉瓈派。
天风吹作六月寒,辟易精神心胆快。
宜搜得此天下奇,恍然坐我神仙界。
虽与金樽映翠杓,亦有山肴供晚嘬。
解衣磅礴舞翠阁,笔端写作诗中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