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二》
《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0)
注释
荐福老:指一位智慧的老僧。
怀:内心,智慧。
巧便:巧妙而便利的方法。
净慈:寺庙名。
两本:两部著作。
尖新:新颖独特。
凭师:请老师。
铁门限:坚固的门槛,比喻知识或佛法的门槛。
请话人:前来听佛法的人。
翻译
推荐福老的智慧确实巧妙,他在净慈寺的著作更加新颖独特。
请老师为我设立一个坚固的门槛,以便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来听取佛法讲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二)》。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蕴含着对佛法及禅理的理解和赞美。

“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 这两句是对佛教僧侣修行态度的描绘。“荐福老”指的是那些已经悟道、能够传播福音的高僧;“怀真巧便”则表达了这些僧人在悟道后,行事公正无私,处世圆滑而不失真性。接着,“净慈两本更尖新”中,“净慈”指的是清净慈悲的佛性;“两本”可能是指《大智度论》和《维摩诘所说经》这两部重要的佛教典籍,而“更尖新”则表示这些经典中的道理深奥而又新颖。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这两句描写的是僧侣以其修养和智慧,为世人指引迷津。其中,“凭师”即依靠高僧的教导;“为作铁门限”则是比喻这些高僧能设立坚不可摧的真理之门,引领众生;而“准备人间请话人”表明他们随时准备好与世间有缘的人交流佛法,传播智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苏轼个人对于修行与悟道的向往和尊敬。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过顺义县见春耕者

驱车度蓟州,举目瞻晶阳。

东郊举趾者,犁翻块壤黄。

布种虑愆期,望雨予心忙。

是夕宿山寺,微云掩月匡。

霏霏作密雪,铺地二寸强。

京畿曾否沾,中夜频思量。

马兰回法驾,静寄临山庄。

纵云耽习静,民事那可忘。

田盘待晓发,更获喜异常。

入夜复连朝,时雨垂天浆。

今朝过顺义,耕作纷相望。

脉起土含膏,沃若麦抽芒。

谁知往返间,忧喜恰相当。

自慰还自戒,三春日正长。

(0)

春日郊行·其四

翠屏几朵玉芙蓉,惯是春风马上逢。

独乐寺中柏树子,绿阴应护旧题浓。

(0)

题荆浩匡庐图用画间旧题韵·其二

昭邱雾锁岚浓,素瀑龙飞练重。

坐我画禅书室,对他栖隐炉峰。

(0)

题名画大观册·其十一卫九鼎溪桥策蹇

林塘迤逦树交枝,沙影欹桥涨落时。

试问奚奴锦囊里,今来收得几多诗。

(0)

上元后夕

景物犹嘉夜,风光饯上元。

踏桥传旧俗,擪笛按新翻。

灯事行将懒,驹阴静可论。

芳筵列远使,万里靖篱藩。

(0)

元夕烟火即景灯词·其二

良宵严禁弛金吾,火树银花共众娱。

兴电岂须来列缺,寻橦端不让都卢。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