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十三首·其五》
《咏史十三首·其五》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巨鱼不死纲,鸩鸟饥啖虺。

负此雄桀姿,杀物亦见才。

魏祖吞九鼎,耽坐漳水台。

所戕止螾蚁,宁摧济世材。

杨孔两小儿,佻巧讵足哀。

闭门锄菜客,坠箸於疾雷。

龙伏虎不知,燕雀徒惊猜。

(0)
鉴赏

这首诗《咏史十三首(其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创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见解。

首句“巨鱼不死纲,鸩鸟饥啖虺”以“巨鱼”、“鸩鸟”、“虺”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与奸佞小人之间的斗争。巨鱼象征着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而鸩鸟则代表那些利用时机、残害无辜的小人。这一对比揭示了历史上的善恶冲突。

接着,“负此雄桀姿,杀物亦见才”进一步阐述了英雄的才能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英雄虽有卓越的才能,但有时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采取残酷手段,这反映了历史人物在道德与权谋之间面临的抉择。

“魏祖吞九鼎,耽坐漳水台”引用了曹操吞并诸侯、统一北方的历史故事,通过“耽坐”一词,描绘了曹操沉溺于权力的场景。此处暗含了对权力欲望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人物在权力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所戕止螾蚁,宁摧济世材”表达了对历史中被权力吞噬的杰出人才的惋惜之情。螾蚁象征着微不足道的个体,而“济世材”则指能够拯救时代的杰出人才。这句话强调了人才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权力对人才的潜在威胁。

“杨孔两小儿,佻巧讵足哀”通过引用杨朱和孔融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善于投机取巧、却不足以引起哀怜的人物。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智慧与道德价值的重视。

最后,“闭门锄菜客,坠箸於疾雷”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他远离尘嚣,专心耕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疾雷),依然保持镇定自若。这一形象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道德选择、权力欲望以及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英雄豪杰的赞美,也有对奸佞小人的批判,同时表达了对人才价值的珍视和对现实世界的忧虑。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马上见卖芍药戏赠张厚之二绝·其一

春风欲尽无寻处,尽向南园芍药中。

过尽此花真尽也,此生应与此花同。

(0)

赠李简夫司封

平生谈笑接诸公,归老身心著苦空。

往事少能陪晤语,新诗时喜挹清风。

形骸摩诘羸偏健,笔札西台晚更工。

笑我壮年常苦病,异时何以作衰翁。

(0)

追尊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一

月缺年何久,龙飞事一新。

追崇名号正,同袝礼容均。

凤翣低迎日,龙輴细起尘。

都人知舜孝,拥绋尽沾巾。

(0)

将之绩溪梦中赋泊舟野步

扁舟逢野岸,试出步崇冈。

山转得幽谷,人家馀夕阳。

被畦多绿茹,堆屋剩黄粱。

深羡安居乐,谁令志四方。

(0)

过毛国镇夜饮

风格照人华省郎,江山绕郭古仙乡。

漫传铅鼎八百岁,未比金钗十二行。

不动歌声人已醉,旋闻诗句夜初长。

簿书拨尽知馀力,道院清虚顷未尝。

(0)

次韵子瞻题扶风道中天花寺小亭

客车来不息,辙迹知成沟。

莫怪慵登寺,犹宜赏举头。

独游知忆弟,望远胜登楼。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