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泊始兴城下·其三》
《泊始兴城下·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忽与山俱寂,方知役未宁。

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

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

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始兴城下的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句“忽与山俱寂”,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山川在这一刻仿佛都陷入了沉寂之中,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然而,“方知役未宁”一句转折,揭示出即使外界看似平静,内心的纷扰与忧虑却从未停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忙碌与不安的感慨。

接着,“敷疮消热血,读史敌炎蒸”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困扰比作身体上的疮痛和内心的烦躁,通过阅读历史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如同在炎热中寻求凉爽。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热爱与深入研究,也反映了他试图从历史中寻找人生智慧与解答的渴望。

“沙上盟寻鸟,人间乞遇兵”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在沙地上寻找伴侣的鸟儿,象征着诗人对于友情与爱情的渴望;而“乞遇兵”则可能暗指在动荡的人世间寻求安宁与和平的不易,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复杂与残酷的深切体会。

最后,“从来湖海志,衰病已无成”总结了诗人的一生追求与最终的失落感。自古以来,诗人就有游历湖海、追求自由与理想的志向,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的衰弱,这些理想与志向似乎已经无法实现。这句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和彭性仁杂兴三首·其二

一榻无尘四顾清,晚风凉似雨初晴。

庭花解笑升沉事,梁燕疑谙故旧情。

疏瀹此心临水近,卷舒随意看云行。

清谈莫是清吟好,不误苍生自瘦生。

(0)

和彭性仁杂兴三首·其一

午梦缠绵卧起迟,晚山相对一支颐。

飞花欲尽春归后,啼鸟不惊人静时。

好雨每遭风废阁,夕阳仍受月侵欺。

同曹尚忆刘郎在,曾爇银镫夜赌棋。

(0)

上元夕饮客二首·其一

爱客曾留腊底觞,晚筵丝竹泻寒光。

淡笼明月饶春丽,小浥轻尘觉雨香。

何处风来花作阵,谁家灯好妓成行。

开年共说逢佳境,碧碗尝新有蔗霜。

(0)

大城院夜思

渺渺孤城入莫笳,坐深游思转无涯。

风高明月还生晕,夜久青灯自结花。

雁鹜登堂愁吏簿,驒騵遮路拥奚楇。

长安儿女应悬念,过尽清明未到家。

(0)

阅周原己书札

斑斑遗墨宛如新,安得交亲更此人。

信矣行间浑茂密,翛然物外最清真。

世家传菊根初断,公署听莺语自频。

扶病玉延亭上坐,槿花残照独伤神。

(0)

门有车马客行·其一

翩翩南回雁,哀鸣向秦飞。

道路非不远,乘时安可违。

门有车马客,驾言归故庐。

执手难久留,且复少裴回。

关中天下险,山河尽城池。

云胡失保障,匈奴忽来兹。

传闻入北地,民物多伤夷。

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

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

如何秦陇间,到处成疮痍。

凭君谢诸将,全躯岂男儿。

努力事扫除,勿令蔓且滋。

古来御戎狄,重在干城才。

请看麒麟阁,功臣亦人为。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