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二表,与殷盘周诰,同铭金石。
臣本不求闻达者,为许先君破贼。
瘴雨蛮江,秋风渭水,上将挥神笔。
落星如斗,荧荧火井将熄。
今日丞相祠堂,黄鹂碧草,俯仰悲陈迹。
八阵图边波浪涌,似恨谯周鬻国。
一片降幡,千寻铁锁,鼎足三分失。
先生巳矣,何能亲见衔璧。
出师二表,与殷盘周诰,同铭金石。
臣本不求闻达者,为许先君破贼。
瘴雨蛮江,秋风渭水,上将挥神笔。
落星如斗,荧荧火井将熄。
今日丞相祠堂,黄鹂碧草,俯仰悲陈迹。
八阵图边波浪涌,似恨谯周鬻国。
一片降幡,千寻铁锁,鼎足三分失。
先生巳矣,何能亲见衔璧。
这首《百字令》由清代诗人曹贞吉所作,其内容深沉,情感丰富,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敬仰。
开篇“出师二表,与殷盘周诰,同铭金石”,以诸葛亮的两篇《出师表》与古代圣王的诏令相提并论,凸显了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接着“臣本不求闻达者,为许先君破贼”一句,揭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他之所以参与军事行动,是为了报答先君之恩,体现了其忠诚与责任感。
“瘴雨蛮江,秋风渭水,上将挥神笔”描绘了诸葛亮南征北战的艰辛历程,以及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形象。“落星如斗,荧荧火井将熄”则寓指诸葛亮的智慧如同星辰般璀璨,但最终却像即将熄灭的灯火,暗示了他生命的终结。
“今日丞相祠堂,黄鹂碧草,俯仰悲陈迹”一句,将读者带入到诸葛亮祠堂的场景中,通过黄鹂的鸣叫和碧草的绿意,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表达了后人对诸葛亮功绩的怀念与感慨。
“八阵图边波浪涌,似恨谯周鬻国。一片降幡,千寻铁锁,鼎足三分失”这一段,通过描述八阵图的壮观景象和三国鼎立的局势变化,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统一的贡献。同时,也暗含了对谯周背叛蜀汉的批评,强调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鲜明对比。
最后,“先生已矣,何能亲见衔璧”表达了对诸葛亮英年早逝的遗憾,以及对其未能亲眼见证国家统一的惋惜之情,流露出深深的悲痛与怀念。
整体而言,《百字令》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回顾,不仅赞颂了他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德,也寄托了后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旧隐重寻远世机,呼童把帚扫禅扉。
疏帘捲尽南轩阁,引得湖光一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