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鞅凭栏眼更醒,须求国手上丹青。
楼前云水无穷好,楼下尘喧不复听。
税鞅凭栏眼更醒,须求国手上丹青。
楼前云水无穷好,楼下尘喧不复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次韵六弟抗黄花驿楼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驿楼栏杆旁,远眺云水之景,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情境。
首句“税鞅凭栏眼更醒”,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凭栏远眺时,心灵得到了净化和觉醒的状态。“税鞅”一词,原指驾车时拴在马颈上的绳索,这里借指驾车劳顿后的休息,象征诗人暂时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得以放松身心。
第二句“须求国手上丹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艺术大师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将这美好的自然景色以丹青的形式记录下来,传之后世。这里的“国手”指的是技艺高超的画家,强调了对艺术作品的珍视与期待。
后两句“楼前云水无穷好,楼下尘喧不复听”,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站在高楼上,眼前的云水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楼下尘嚣的消失而烟消云散。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
蹉跎岁晚,床头铁研已生衣。破窗雨送轻霏。
暗里随风入夜,花上早先知。
听一时下笔,鏖战文围。天心不违。更问甚、是和非。
便著春衫换酒,醉墨题诗。
逢场作戏,觉赏心、乐事未全稀。还自叹、虫吐馀丝。
杜宇为谋拙。只当时西州,已报鳖灵功烈。
何事为心轻传禅,坐取名隳身灭。
化怨鸟、春山啼血。
试听不如归去语,怕君远、未晓吾能说。
冤愤在,失金阙。胡为不叩天阍裂。
枉人闲丁宁,控诉欲求谁雪。
蜀道思归诚何有,便隔云山千叠。
一再举、犹堪横绝。
苦趣东君行不早,到千红、万紫飞时节。
呼谢豹,慎扪舌。
年年江上见寒梅。几枝开。暗香来。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折入手,断魂远,相思切,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玉蕊。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楚天外,几片轻飞。
为我多愁,特地点征衣。
我已飘零君又老,正心碎,那堪闻,塞管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