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居郁沉沉,梧桐植朝阳。
愧将燕雀翼,参彼鹓鸾行。
含香待黼座,秉笔立明光。
谁知汲黯戆,忽作朱云狂。
襆被出都门,濯缨走沧浪。
饱闻瑞光岩,道席久振芳。
识高行复苦,皎月照严霜。
醍醐有妙味,薝卜无馀香。
愿闻第一义,洗我浩劫茫。
闭关不肯出,未许窥高墙。
徒将非舌语,远寄烦宣扬。
秋风动樵水,何日思褰裳。
帝居郁沉沉,梧桐植朝阳。
愧将燕雀翼,参彼鹓鸾行。
含香待黼座,秉笔立明光。
谁知汲黯戆,忽作朱云狂。
襆被出都门,濯缨走沧浪。
饱闻瑞光岩,道席久振芳。
识高行复苦,皎月照严霜。
醍醐有妙味,薝卜无馀香。
愿闻第一义,洗我浩劫茫。
闭关不肯出,未许窥高墙。
徒将非舌语,远寄烦宣扬。
秋风动樵水,何日思褰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次韵丹霞宗本长老见寄古风》。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丹霞宗本长老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首句“帝居郁沉沉,梧桐植朝阳”以帝居象征佛法的崇高与庄严,梧桐植于朝阳则寓意佛法的光明与温暖。接下来的“愧将燕雀翼,参彼鹓鸾行”表达了诗人虽自感平凡,却渴望融入佛法的高洁之列,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含香待黼座,秉笔立明光”描绘了诗人期待着佛法的引领,如同在明亮的光芒中书写着对佛法的理解与感悟。接着,“谁知汲黯戆,忽作朱云狂”以历史人物汲黯和朱云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执着与不畏艰难的精神。
“襆被出都门,濯缨走沧浪”展现了诗人离开尘嚣,寻求心灵净化的过程。“饱闻瑞光岩,道席久振芳”则描绘了诗人沉浸在佛法的光辉中,道席上香气四溢,象征着佛法的深远影响。
“识高行复苦,皎月照严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但正如皎洁的月亮穿透严霜,佛法的真理永远照亮人心。最后,“醍醐有妙味,薝卜无馀香”以醍醐和薝卜的比喻,强调佛法的甘甜与纯净,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愿闻第一义,洗我浩劫茫”表达了诗人渴望领悟佛法的最高真理,以洗涤内心的迷茫与痛苦。而“闭关不肯出,未许窥高墙”则表明了诗人为了深入修行,选择闭关自省,不愿轻易窥探佛法的奥秘。
“徒将非舌语,远寄烦宣扬”表达了诗人虽然无法直接交流,但通过文字传达对佛法的敬仰与追求。最后,“秋风动樵水,何日思褰裳”以自然景象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期待着在秋风拂过山间溪流之时,能再次穿上衣裳,踏上修行之路。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故人交趾去从军,应笑狂生挥阵云。
省得蔡州今日事,旧曾都护帐前闻。
幽人无近迹,别易会则稀。
黄鹤亦姓丁,寥寥何处飞?
时见海上山,绕云心依依。
谅无驭风术,中路愁虚归。
童发慕道心,壮年堕尘机。
白日不饶我,如今事皆非。
群羊化石尽,双凫与我违。
□岳黄金富,轩辕晓霞衣。
谁令日在眼,容色烟云微。
南国春早煖,渚蒲正月生。
东风吹雁心,上下和乐声。
绕水半空去,拂云偕相迎。
如防失群怨,预有侵夜惊。
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莺。
自顾摧颓羽,偏感南北情。
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
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
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啼馀碧窗梦,望断阴山行。不及瑶?燕,寄身金宫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