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相催生病老。死魔不定朝难保。
争似寅昏持佛号。西方好。树林水鸟称三宝。
磨灭等闲髭鬓皓。乐邦行计唯宜早。
万亿国邦非远道。休烦恼。一弹指顷能行到。
四相相催生病老。死魔不定朝难保。
争似寅昏持佛号。西方好。树林水鸟称三宝。
磨灭等闲髭鬓皓。乐邦行计唯宜早。
万亿国邦非远道。休烦恼。一弹指顷能行到。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可旻的《渔家傲·其九》。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佛法的向往,以及追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四相相催生病老”一句,通过“四相”(即生、住、异、灭)来揭示生命的苦难与无常。紧接着,“死魔不定朝难保”则更加深化了这种主题,表明死亡可能随时降临,人生的脆弱无从保障。
而在“争似寅昏持佛号”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佛教的向往和依赖。这里的“寅昏”指的是早晨到晚上,即全日都在念佛,这种行为被比喻为一种争取,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
接下来的“西方好,树林水鸟称三宝”则是对净土宗所崇尚的西方极乐世界的赞美。在这里,“树林水鸟”之声被视作佛教中的“三宝”(即佛、法、僧),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和谐与宁静。
诗人的生活态度也在“磨灭等闲髭鬓皓”中得以体现。这里,“磨灭”意味着对物质欲望的消减,而“等闲髭鬓皓”则是形容头发斑白,意指年老无为,这种态度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淡然。
最后两句,“乐邦行计唯宜早。万亿国邦非远道。”表达了一种对解脱之路的急切期盼。诗人认为,追求心灵的净土应及早行动,因为虽然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并非难以到达。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无常和佛法向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的深切渴望。
弹指秋将暮。听檐前、梧桐细雨,对人如诉。
隔巷寒砧惊旅梦,漏点从头暗数。
倚凤枕、情丝半缕。
影怯灯残风又急,一声声、闷把长宵度。
香烬也,再重炷。三秋好景匆匆误。
叹人生、须臾泡影,终归何处。
瞬息年华容易老,若肯为侬留住。
但凭你、新新故故。
欲向旃檀祈古佛,甚根因、解敛红尘路。
恰一笑,禅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