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鹿耳门即事·其七》
《鹿耳门即事·其七》全文
清 / 陈梦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绝岛重洋古秽墟,弃留曾费几踌躇。

原资保障安封内,宁屑刀锥增币馀。

乱后赋须仍旧额,法宽农治好新畬。

眼看硗确草莱尽,尺寸何当军国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鹿耳门地区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首联“绝岛重洋古秽墟,弃留曾费几踌躇”,开篇便以“绝岛重洋”描绘出鹿耳门地理位置的偏远与险恶,接着“古秽墟”三字则点明此地曾是荒废之地,而“弃留”二字则暗示了历史上的决策之艰难,以及对这片土地命运的反复考量。

颔联“原资保障安封内,宁屑刀锥增币馀”,进一步阐述了鹿耳门在保障安全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这里的“刀锥”比喻微小的经济利益,“增币馀”则指增加货币收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优先于短期经济利益的立场。

颈联“乱后赋须仍旧额,法宽农治好新畬”,在描述战乱之后,鹿耳门地区依然需要维持原有的税收额度,同时指出在法律宽松的情况下,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新垦的土地展现出生机。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秩序重建与农业复兴的期待。

尾联“眼看硗确草莱尽,尺寸何当军国储”,诗人站在当前,看到曾经贫瘠的土地上草木繁茂,心中不禁思考,这些成果如何能为国家储备力量,为未来的军事和国家建设提供支持。这一联既是对鹿耳门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感慨,也是对国家资源利用与战略规划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鹿耳门地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与社会发展的脉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稳定、农业发展及资源储备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陈梦林
朝代:清

陈梦林(1670~1745),字少林,福建漳浦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诸罗县令周钟瑄知其曾经编修漳州及漳浦郡县两志,具有丰富修志经验,因此敦聘纂修《诸罗县志》。先生博览周咨,熟稔诸罗之地利、风土、人情而后写成,后人如谢金銮、连横等皆许为台湾方志中之第一。雍正元年(1723)欲以梦林应召举孝廉,辞谢不往。同年再游台湾,数月之后离去。卒年七十六。著书五种,其中《台湾游草》、《台湾后游草》、《游台诗》一卷。
猜你喜欢

天尊铜像

赤土坡头一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

时难只得同香火,莫听閒人说是非。

(0)

颂古五十七首·其五十一

尽却命根,方可关门。一挨一拶,电涌雷奔。

佛法水中月,耳里眼里说。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南北东西知几几。

(0)

偈六十九首·其十九

宗门妙旨,海口难宣。简要提撕,知音罕遇。

事无一向,理出多门。

岂不见道,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深秋帘外千家雨,落日楼前一笛风。

(0)

偈六十九首·其二十

春风浩浩,春鸟喃喃。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大圆镜里,扣己而参,便恁么去也太无端。

文殊去后无消息,休问前三与后三。

(0)

偈六十九首·其五十五

出家佛子,物外高流。挈锡携瓶,访寻知识。

须是踏著自己稳实田地,方解茆庵石室折脚铛儿。

煮粥煎茶,接待往来,随家丰俭。

未到如斯境界,不可虚延岁月。

二六时中,收视返听。子细揣摩,是何面目。

(0)

送僧归华藏

禅人告别欲南归,卷衲和云伴锡飞。

脚下路穿华藏界,何须待叩吉祥机。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