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千仞岭,俯瞰四人居。
原野间城邑,山河分里闾。
眇彼埃尘中,争奔声利途。
百龄宠辱尽,万事皆为虚。
自昔无成功,安能与尔俱。
将期驾云景,超迹升天衢。
晨登千仞岭,俯瞰四人居。
原野间城邑,山河分里闾。
眇彼埃尘中,争奔声利途。
百龄宠辱尽,万事皆为虚。
自昔无成功,安能与尔俱。
将期驾云景,超迹升天衢。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对世事的感慨和超脱尘俗的愿景。开篇"晨登千仞岭,俯瞰四人居",表达了一种高处观世界的视角,山高志更坚。接着"原野间城邑,山河分里闾"生动地描绘了眼前的景色,将自然与人文交织在一起。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表面的美好之中,而是深入到世事的纷争和虚幻中去。"眇彼埃尘中,争奔声利途"透露出对人们追逐功名利禄而忽略生命真谛的忧虑与批判。"百龄宠辱尽,万事皆为虚"则是诗人基于历史经验,对世事无常和终将归于虚无的深刻理解。
在这样的认识下,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超脱态度:"自昔无成功,安能与尔俱。"意味着对于过去的种种追求,他已经不再执着,而是选择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最后,"将期驾云景,超迹升天衢"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尘世束缚,以一种精神层面的飞扬,达致于更高境界的愿望。这里的"驾云景"和"升天衢"象征着通往神秘天界之路,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山水田园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宇宙观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解放和超越世俗的深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