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个人的卓越之美的感慨。首句“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写出了午后阳光普照的大地,光线明亮而纯净。
接着,“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诗人转向个人所处的北园,那里的细草在白日当空之际竟然还沾着露水结成霜花。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独享清冷的意境。
第三句“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和名誉虚浮的感慨。这里的“乖荣”通常指的是草木凋零时的枯萎状态,“独芬芳”则是对个体美好而又孤独的赞叹。这两者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虚名浮华的深沉感悟。
最后两句“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则是诗人以音乐作为抒情的工具,但即使是美妙的乐曲,也因为弦断而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既可以理解为对艺术创作过程中偶然遭遇挫折的无奈感叹,也可以看做是对人生如琴,时刻可能断裂的生命哲理的隐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艺术与名誉的复杂感受。
野照芜城夕。送远目、云水苍茫不极。
琼蕊音遥,青楼梦杳,玉钩人寂。
何处认隋宫、见衰草寒烟堆积。攒一片、伤心碧。
听柳外哀蝉,风高响滞,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
今昔。可胜悽恻。莫重问、锦帆消息。
竹西歌吹,淮南笙鹤,尽成陈迹。
转眼又西风,辞巢越燕还如客。落叶千重萧槭。
万事总销沉,唯有清江皓月,曾照昔人颜色。
自钟期死后碎瑶琴,古调向人难。
正张华石上,苏公泉侧,泪血斑斓。
打叠移宫换羽,袖手且盘桓。
谁在东江市,霹雳重弹。
最苦长门秋怨,可为予改操,白雪幽兰。
奈无端五岳,膈上心间闻。
但从来、读骚饮酒,问傍人、此意不相关。
祇博得万山俱响,风急云翻。
二月才遇半。早庭前、老梅舒绿,落英零乱。
取次玉兰应渐放,昨岁君家曾见。
又今日、隔城来唤。
一片花光檐际白,似天池、万朵莲初绽。
直开上,凌霄干。主人倚树还三叹。
叹今宵、有花无月,□□□□。
少顷碧空飞玉兔,倍映琼花光烂。
真快意、倾杯无算。
更嘱他时频贳酒,待阑开、芍药还来看。
只可惜、年光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