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灯夕迎紫姑神》
《灯夕迎紫姑神》全文
元 / 张玉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淑气回春雪渐融,星河天上一宵通。

芙蕖万点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晓风。

烛影晕迷光绰约,帘环声彻佩玲珑。

不妨鸟篆留仙迹,凤辇殷勤出紫宫。

(0)
注释
淑气:春天温和的气息。
星河:银河。
芙蕖:荷花。
鼓角:古代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传递信号。
鸟篆:古文中鸟形的书法,象征仙人的笔迹。
凤辇:古代帝王乘坐的华丽马车,这里代指皇宫。
翻译
春天的气息温柔地回归,雪花渐渐融化,星空仿佛一夜相连。
荷花在秋月下如繁星点点,鼓角声在三更时分穿过拂晓的微风。
烛光摇曳,光影朦胧,帘环声清脆悦耳,如同佩饰的铃声。
不妨留下鸟篆般的仙人足迹,凤辇满含热情地从紫禁城驶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夜晚景象,结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的细腻刻画。开篇“淑气回春雪渐融”即设定了一种冬末春初的气候变化,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季节转换手法,用以烘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而"星河天上一宵通"则进一步扩展了夜晚的寥廓与深邃,星辰闪烁如织网,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宇宙之中。

接下来的“芙蕖万点交秋月”描绘了一幅秋月与荷花共舞的图景,其中"芙蕖"即荷花,"万点"则形容其繁多,"交秋月"则是指荷花在秋夜的明月之下交织出美妙的光影。紧接着“鼓角三更度晓风”则转入了军营生活的气氛,通过鼓角声和清晨的凉风,传递出一种边塞的孤寂与警觉。

中间部分“烛影晕迷光绰约,帘环声彻佩玲珑”是对室内夜晚活动的一种描写,其中"烛影晕迷"形容灯光在帷幕上投射出朦胧的影子,而"帘环声彻佩玲珑"则通过帐钩上的铃声传递出了室内生活的细腻与温馨。

结尾部分“不妨鸟篆留仙迹,凤辇殷勤出紫宫”则充满了神话色彩。"鸟篆留仙迹"可能暗示着诗人希望留住某种超凡脱俗的美好,而"凤辇殷勤出紫宫"则是对皇权或高贵者的尊崇之情,通过凤凰这一神圣而稀有的动物形象,以及它所乘坐的华丽车辆“凤辇”,来表达一种敬仰与期待。

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它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美景,更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向往神秘力量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张玉娘

张玉娘
朝代:元   字:若琼   籍贯: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   生辰:1250 ~1277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猜你喜欢

经唐太宗晾甲石

石名晾甲枕山陂,遗迹贞观藉抚追。

若使当年无此役,何须重建魏徵碑。

(0)

途次杂咏用上平声韵·其十五

虎帐几馀暮景閒,坐看孤鸟自飞还。

却忆盘山山绝好,吟诗遥寄白云间。

(0)

菊·其一

枝头迟绽太真黄,尽道今年秋信长。

忽见阶前舒晚艳,菊花端不让重阳。

(0)

万泉郊行即事四首·其四

谁催残暑去如归,信宿西湖暮雨飞。

今日秋郊情适处,豳风图画是耶非。

(0)

雨中舟行·其一

萧萧芦苇飐寒汀,乍失西山万叠青。

溪上空烟迷远近,秋声宜向雨中听。

(0)

六月二十六日闻蛩·其一

清晖之阁松童童,松下唧唧吟秋虫。

独步闻声看不见,寥天露洒幽兰丛。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