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芦苇飐寒汀,乍失西山万叠青。
溪上空烟迷远近,秋声宜向雨中听。
萧萧芦苇飐寒汀,乍失西山万叠青。
溪上空烟迷远近,秋声宜向雨中听。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舟行时所见的凄迷景色,充满了深秋的哀愁与静谧之美。
首句“萧萧芦苇飐寒汀”,以芦苇的摇曳和寒冷的水边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芦苇随风摆动,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而“寒汀”二字则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换,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
次句“乍失西山万叠青”,描述了远处西山的景象。原本是青翠连绵的山峦,在雨雾中突然变得模糊不清,失去了原有的颜色。这种“乍失”的瞬间变化,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也暗示了诗人情感的波动。
第三句“溪上空烟迷远近”,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朦胧感。溪流之上弥漫着一层薄雾,使得远处与近处的景物都变得模糊不清,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之中。这种景象既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或思考。
最后一句“秋声宜向雨中听”,点明了诗的主题。在雨声的陪伴下,秋天的声音显得更加清晰和动人。这里的“秋声”可以是落叶的沙沙声、溪水的潺潺声,或者是其他自然界的声音。通过强调在雨中聆听秋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了一种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中舟行的秋日图景,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游不尽名山,真如膑两足。
读不尽奇书,还如曤两目。
书中有味食不厌,非若布帛乃有幅。
金匮石室足私藏,深山古穴多遗牍。
我闻西河首垂教,仕优而学资深效。
又闻陶令性冲和,耕种之暇还高歌。
此道今人复谁见,濂溪有裔卓嵯峨。
先生之貌虽清癯,先生胸藏万卷书。
博观约取精决择,青瞳炯炯双明珠。
先时早入莲花幕,保障茧丝摅策略。
即今年老赴军门,人识奇才皆齰愕。
露布千言顷刻成,云章十幅纵横作。
勋名虽则不归身,功利实已及斯民。
出其馀力事吟咏,亦复俊逸兼清新。
深山大泽富包孕,探之不尽观无垠。
奔雷走云倏变化,奇峰怪石争嶙峋。
峻望巍巍重山岳,先生自视犹虚名。
不因耳顺废穷经,翻为心虚思秉烛。
自从仓帝造文字,继起作者日相续。
抽妍骋秘五十年,插架堆箱千万轴。
先生寿比书轴多,年年岁岁书堪读。
《题还读图,寿周叔平先生时年六十》【清·夏子重】游不尽名山,真如膑两足。读不尽奇书,还如曤两目。书中有味食不厌,非若布帛乃有幅。金匮石室足私藏,深山古穴多遗牍。我闻西河首垂教,仕优而学资深效。又闻陶令性冲和,耕种之暇还高歌。此道今人复谁见,濂溪有裔卓嵯峨。先生之貌虽清癯,先生胸藏万卷书。博观约取精决择,青瞳炯炯双明珠。先时早入莲花幕,保障茧丝摅策略。即今年老赴军门,人识奇才皆齰愕。露布千言顷刻成,云章十幅纵横作。勋名虽则不归身,功利实已及斯民。出其馀力事吟咏,亦复俊逸兼清新。深山大泽富包孕,探之不尽观无垠。奔雷走云倏变化,奇峰怪石争嶙峋。峻望巍巍重山岳,先生自视犹虚名。不因耳顺废穷经,翻为心虚思秉烛。自从仓帝造文字,继起作者日相续。抽妍骋秘五十年,插架堆箱千万轴。先生寿比书轴多,年年岁岁书堪读。
https://shici.929r.com/shici/JKIAh.html
金陵老叟康且寿,背井离乡避流寇。
意气忼慨独自如,为我覶缕述所觏。
云自湖广惊烽烟,烽烟流照彻江边。
钟山崚嶒忽破碎,石头陷没城空坚。
桃叶渡头血流赤,秦淮河内尸连骈。
此身自问无生理,鸡号汤火鱼釜底。
伺隙兼旬由窦出,一家数口来逃此。
此间地僻境最幽,黄发垂髫共欣喜。
桑麻掩映鸡犬喧,武陵仙境殊相似。
我闻此语重躇踟,适君持画来索诗。
诗情即在眼前取,为君详述老叟词。
如君意兴逸且野,好景一一为君写。
山青水碧桃花红,一笑门外烟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