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名晾甲枕山陂,遗迹贞观藉抚追。
若使当年无此役,何须重建魏徵碑。
石名晾甲枕山陂,遗迹贞观藉抚追。
若使当年无此役,何须重建魏徵碑。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经唐太宗晾甲石》。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石名晾甲枕山陂”,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晾甲石的地理位置,仿佛那石块静静地依偎在山边,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接下来,“遗迹贞观藉抚追”一句,将视线拉回到唐朝贞观年间,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缅怀和追忆。通过“抚追”二字,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厚意。
后两句“若使当年无此役,何须重建魏徵碑”,则从假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果当年没有发生某次战役,是否还需要为魏徵立碑纪念。这里不仅涉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也暗含了对人物功绩的评价。魏徵作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其碑文的重建可能代表了对他的重要贡献和影响的肯定。通过这一假设,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晾甲石这一历史遗迹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