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念丘壑,著我胸中云。
偶为山樊居,白云乱衣巾。
物类感湿燥,人情异莸薰。
奇峰霭朱夏,擘絮浮阳春。
兴来揽之游,要观尘外身。
平生念丘壑,著我胸中云。
偶为山樊居,白云乱衣巾。
物类感湿燥,人情异莸薰。
奇峰霭朱夏,擘絮浮阳春。
兴来揽之游,要观尘外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平生念丘壑,著我胸中云"表达了诗人平日里就对高山大川怀有深切的思念,这些景象如同云朵一般停驻在心头。
"偶为山樊居,白云乱衣巾"则写出了偶尔间隙居于山中之时,那白云便如同散乱的衣巾,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这里的“山樊”指的是山中的小屋或隐蔽的地方,诗人通过这种居所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物类感湿燥,人情异莸薰"这一句中,“物类感湿燥”可能是指自然界万物对潮湿和干燥都有其敏感的反应,而“人情异莸薰”则是说人们的情感各不相同,有如草木在春天发芽生长一样。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的情感复杂多变。
"奇峰霭朱夏,擘絮浮阳春"中,“奇峰”指的是异常壮丽的山峰,而“霭朱夏”则是说这些山峰在炎热的夏季依然显得庄严肃穆。"擘絮"可能是形容云彩如同绵密的丝线,"浮阳春"则是指春天里飘逸的阳光。这两句通过对奇特山峰和流动云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最后,“兴来揽之游,要观尘外身”表达了当诗人的心情到来时,他便想要环抱这些景物进行漫游,同时也希望能够超脱尘世的束缚,观照自己那不为红尘所羁绊的心灵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与大自然合一的理想。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燕语问主人,呢喃语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舰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泥叹飘飏。
自言昨辞秋社归,比来春社添恶况;
一片蘼芜兵燹红,朱门那得还无恙。
最怜寻常百姓家,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烟火萧条千里孤;
春燕巢林木,空山啼鹧鸪。
只今胡马复南牧,江村古木窜鼪鼯;
万户千门空四壁,燕来亦随樯上乌。
海翁顾燕三太息,风帘雨幕胡为乎?
弱龄尚遐异,辟谷慕青鸾;
骨肉相惊涕,时复劝加餐。
因缘误烟火,尘鞅日以攒;
上书献天子,索米走长安。
羲和忽云匿,烽燧起楼兰;
万古有纲常,肯为废兴宽!
横戈希雪耻,屹柱誓回澜。
原鲜富贵气,终鲜妻孥欢;
萧然世外味,曾无九还丹?
仙灵重名教,忠义固其端;
所恶精已摇,何以生物翰!
神理或不灭,毋劳白玉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