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六日通夕大雨阖境告足丰年之庆枕上用前韵再赋两篇呈全真诸公·其一》
《七月六日通夕大雨阖境告足丰年之庆枕上用前韵再赋两篇呈全真诸公·其一》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绛阙清都一念通,沛然甘泽泻层穹。

天心会与人心合,国事尤须岁事丰。

秋水陡添江上碧,朝阳却照栋间红。

精诚自可驱雷雨,安用区区致八公。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七月六日通夕大雨阖境告足丰年之庆枕上用前韵再赋两篇呈全真诸公》(其一)中的第一篇。诗中描绘了大雨倾盆而下的景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

首句“绛阙清都一念通,沛然甘泽泻层穹”,以“绛阙清都”象征理想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接着,“沛然甘泽泻层穹”描绘了大雨如甘露般倾洒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天心会与人心合,国事尤须岁事丰”,诗人将自然界的雨水与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天人合一、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这里“天心”与“人心”的和谐统一,寓意着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秋水陡添江上碧,朝阳却照栋间红”,这两句通过秋水的碧绿和朝阳的红色,展现了自然界色彩斑斓的一面,同时也暗示了雨水的充沛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预示着丰收的前景。

最后,“精诚自可驱雷雨,安用区区致八公”,诗人认为只要心意真诚,就能引导自然界的风雨,不必借助外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雨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深切期盼,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浣溪沙.西塘感旧

曲里春魂未可招。横塘笛起雨潇潇。

湿烟寒柳驿西桥。

一水将愁销旧约,乱峰如笑理新娇。

今年闲煞木兰桡。

(0)

西江月

窣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庭轩。绿窗朱户映婵娟。

忽听歌讴宛转。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

分明咫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

(0)

点绛唇.七夕

彩月侵廊,泛凉花树如轻绮。去来风意。

天淡明河地。银烛深深,不照凭阑事。空憔悴。

梦痕如水。重叠吴山翠。

(0)

传言玉女.闻雪娘将忏绮,词以坚之。亦好闻隐遁之意也

蝶粉融酥,残梦早莺金谷。钿箫犹恋,奈东风暗促。

梨苑闭雨,潋滟春情盈掬。黄昏应是,怨红愁绿。

一笑香兰,趁无人、计念熟。凤箱重绮,理幽单半幅。

泉华自浇,翠冷一簪寒玉。心灰长付,玳筵银烛。

(0)

虞美人

回廊已有惊秋叶。不管栖香蝶。便随明月到阑干。

争奈更无一字只清寒。玉人拾起燕支薄。

半晌朱颜觉。料应随分对西风。

裙衩偷量依约去年同。

(0)

握金钗

铁笛倚层楼,天涯怨芳草。定巢新燕能道。

毕竟无尘是壶峤。花作伴,海流愁,人未老。

竟夕听笙歌,怅怅何时晓。翠尊莫惜频倒。

沈醉东风梦长好。春黯黯,事茫茫,难自料。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