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不须敲饭后钟,自携茶去借松风。
斩新山色佛头绿,依旧桃花人面红。
春瓮贮冰摇玉蚁,夜堂烘蜡缀钗虫。
山灵共欲留人住,新月隔溪烟雾濛。
僧不须敲饭后钟,自携茶去借松风。
斩新山色佛头绿,依旧桃花人面红。
春瓮贮冰摇玉蚁,夜堂烘蜡缀钗虫。
山灵共欲留人住,新月隔溪烟雾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春日里独自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开篇“僧不须敲饭后钟,自携茶去借松风”表达了僧人的自在与宁静,他不需要敲响寺庙里的晚钟,而是带着茶具自己去了山中借助松林中的清风。
接下来的“斩新山色佛头绿,依旧桃花人面红”则写出了春日的景象,山色的新鲜与佛头的翠绿对比鲜明,同时桃花依然如故,给人的脸庞带来了红润的颜色。这两句诗展示了自然界在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瓮贮冰摇玉蚁”中,“春瓮”指的是盛放着春水的器具,“贮冰”则是储存冰块以备不时之需,这里的“摇玉蚁”形象生动,传达出冰冷与温暖之间的对比和融合。紧接着的“夜堂烘蜡缀钗虫”描绘了僧人在夜晚点燃蜡烛的情景,“缀钗虫”指的是在光线下闪烁的小昆虫,这里不仅写出了静谧的夜晚场景,也表现了生命力的活力。
最后两句“山灵共欲留人住,新月隔溪烟雾濛”,诗人通过山灵(山中的神灵)的意愿来表达自己想要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久留。同时,“新月”和“烟雾”的描写营造出一幅迷离而又恬静的景象,溪水两岸似乎有着淡淡的烟雾,这一切都让人不忍心离开。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日常生活片段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