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今陕西西安)春日风光的赞美与怀念。开篇“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两句,不仅勾勒出了长安繁华的城市景象,而且透露出诗人对这座古都的日常关注和情感寄托。
接着,“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描述了春天来临时,骊山(在长安附近)的渭水变得深广,诗人拂过岩石,站在溪流旁,感觉时间逝去太快,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急迫。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两句,则描绘了长安城中每天清晨的景象,家家户户的门都打开了,城市充满了生机。而“无边风月随人好”则是对这座城市美好时光的一种赞美,似乎风和月亮都是为了人们的幸福而存在的。
最后,“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两句,通过对满城春色与花柳交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春天美景的留恋之情。这里的“断莺肠”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一种纷繁复杂、难以割舍的情感,而“芳菲易歇天难老”则是对这份美好时光不愿结束的深切表达,似乎时间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也变得缓慢了。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春日风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忆笙歌筵上,匆匆见了,□□相别。
红炉暖、画帘绣阁,曾共鬓边斜插。
南枝向暖,北槛里、春风犹怯。
也应别后,不减芳菲,念咫尺阑干,甚时重折。
清风间发,如天与浓香,粉匀檀颊。
纱窗影、故人凝处,冷落暮天残雪。一轩明月。
怅望花争清切。
便教尽放,都不思量,也须有,蓦然上心时节。
明月双溪上,胜景号金华。
当年此夕,多少鸾凤杂云霞。
共拥飘飘仙伯,来作人间英杰,王谢旧名家。
纶綍妙文采,帷幄富忠嘉。圣天子,形梦寐,眷尤加。
麒麟阁上,早晚丹陛听宣麻。
鼎轴无穷勋业,岁岁熏风日永,萱秀北堂花。
潋滟绮筵酒,寿算等河沙。
临寰宇,恭已岩廊。属意在耕桑。
爱民利物,德迈陶唐。跻俗尽淳庞。
开千亩、帝籍神仓。举彝章。祗祓坛场。为农事祈祥。
涓辰行礼,节物值春阳。罄齐庄。明德荐馨香。
宫禁邃,嫔妃并御侍,穜稑献君王。
中闱表率,阴教逾光。帐殿霭熉黄。
梐枑设、翠幕高张。庆云翔。
樽罍陈酒醴,金石奏宫商。神灵感格,岁岁富仓箱。
庆明昌。行旅不赍粮。
仙仗肃朝官,承平圣主欢。
月沈宫漏静,雨湿禁花寒。
丹荔来金阙,朱樱贡玉盘。
六龙扶御日,只许近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