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较些子,犹自胜闲时。
圆缺有常守,阴晴无定期。
伊人纷好恶,嫌镜改妍媸。
玉臼药长在,霜蟾家不移。
金波仍眩转,掌露尽华滋。
连璧何妨晚,修轮莫问迟。
才逢桂殿冷,便结庾楼知。
十事九违意,浮生几展眉。
渊明十日菊,苏子一联诗。
不是心如月,安知月不亏。
今宵较些子,犹自胜闲时。
圆缺有常守,阴晴无定期。
伊人纷好恶,嫌镜改妍媸。
玉臼药长在,霜蟾家不移。
金波仍眩转,掌露尽华滋。
连璧何妨晚,修轮莫问迟。
才逢桂殿冷,便结庾楼知。
十事九违意,浮生几展眉。
渊明十日菊,苏子一联诗。
不是心如月,安知月不亏。
这首诗《十六夜月》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月光的深刻感悟与思考。诗中以月之圆缺、阴晴变化为引线,巧妙地融入了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句“今宵较些子,犹自胜闲时”开篇即点出夜晚的特殊魅力,相较于平日的闲散,此刻的时光显得格外珍贵。接下来,“圆缺有常守,阴晴无定期”两句,以月相的变化象征人生的起伏不定,强调了事物变化的规律性与不可预测性。
“伊人纷好恶,嫌镜改妍媸”则将人的主观情感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巧妙地联系起来,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往往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而这种评价并非恒定不变。接着,“玉臼药长在,霜蟾家不移”两句,以“玉臼药”和“霜蟾”比喻事物的本质与永恒,强调了某些内在属性的稳定性和不变性。
“金波仍眩转,掌露尽华滋”描绘了月光流转与露水滋润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滋养,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最后,“连璧何妨晚,修轮莫问迟”以月亮的晚升与圆满的迟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必急于求成的态度,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等待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月相的变化,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