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铜雀妓二首·其一》
《铜雀妓二首·其一》全文
唐 / 王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冬]韵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0)
翻译
我本是宫廷深处的歌姬,曾经被重重宫门深深封闭。
君王的宠爱已消逝,我的歌舞又为谁而展现。
华丽的被褥不再折叠,丝绸的衣服还有谁来缝纫。
站在高台上向西北遥望,只能对着青松默默流泪。
注释
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指歌姬。
深宫:皇宫深处,通常指帝王的后宫。
曾城:形容宫墙高大,犹如城墙,代指皇宫。
九重:形容宫门重重,强调宫廷的封闭。
君王:指皇帝。
欢爱:指皇帝的宠爱。
歌舞:这里指歌姬的才艺表演。
襞:折叠,这里指铺展被子的动作。
罗衣:丝绸制成的衣服。
高台:高高的楼台或平台。
西北望:古代常有思乡或怀人之情寄托于西北方向。
流涕:流泪。
青松:常用来象征坚韧和永恒,此处可能代指故乡或故人。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宫怨妇哀愁之情的诗句。诗中的“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两句直接了揭示了女主角色的身份和处境,她是一个长期被囚禁在深宫之中、远离尘世的女子。这座“九重”的城堡不仅是物理上的隔绝,更是心灵上无法触及外界的象征。

接下来的“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则流露出一种哀伤的情绪。女主曾经因歌舞而受宠爱,但现在那份宠爱已不复存在,她所作的歌舞也失去了展示的机会。这里的“君王”很可能是对她生命中那个重要人物的称呼,或者是对宫廷生活的一种抽象表达。

在“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这两句中,“锦衾”和“罗衣”都是奢侈品质的织物,它们曾经是女主身份地位的象征。现在,这些东西已经没有了继续使用的必要,也许是因为宠爱已尽,或者是因为失去了展示这些华丽之物的舞台。这两句诗反映出女主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现实境遇的无奈。

最后,“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则展现了女主在高台上眺望心之所向的景象。高台往往是宫廷中较高的位置,可以远眺四方,这里的“西北”可能指的是她心中所思念之人的方向,或者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着自由和远方。而“流涕向青松”则表达了女主在这过程中的悲伤,她泪水纵横,却只能默默地向着那遥不可及的目标发泄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先前的荣华与现在的冷清,展现了一位深宫女子的心路历程和内心世界。她的哀愁、孤独和对逝去美好的留恋,都在这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中得以充分体现。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
朝代:唐   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生辰:649或650~676或675年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猜你喜欢

视蕴文

飘零海角悟平生,岂料王孙肯远行。

迟日待君游化国,凄风要我到愁城。

诗书灰烬宁无梦,翰墨馨香尚有情。

闻道东京已返跸,箕云缑月得秋耕。

(0)

和资道岩岩亭二首·其二

昔年蜀武侯,泣下荡阴里。

何如无事人,一亭欣所止。

悠然太山岑,相对真可喜。

不须樽中物,且酌岩下水。

(0)

戏呈通叟年兄索其近诗

归期若可数,何事此时情。

春色雨中尽,客愁天际生。

离骚烦尔传,月旦莫余评。

早韭周妻厌,因因不肯鸣。

(0)

因事

风雨连宵疾病增,幽忧到此果何胜。

弟兄分散两三处,图史寻求万一能。

鲁酒齐歌元不恶,吴酸楚酪乍须称。

东皇太一仁恩大,终使白头见中兴。

(0)

高邮忽见叔易嵩山下所寄绝句次韵和之旧所作不次韵也

我忆故人头更白,故人梦我眼犹青。

重湖叠浪君知否,正似当年翻水经。

(0)

三送先之

相逢无酒恨如酣,九市三玄俱不谈。

秋雨迢迢催客别,别情雨色已江南。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