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上岩头树。清晨步入蚕丛路。云隐小红墙。
钟声发上方。高碑书故事。苔藓侵碑字。
大士坐莲台。莲花何处开。
朝阳初上岩头树。清晨步入蚕丛路。云隐小红墙。
钟声发上方。高碑书故事。苔藓侵碑字。
大士坐莲台。莲花何处开。
此诗《菩萨蛮·西观音洞》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晨探访西观音洞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神秘的气息。
首句“朝阳初上岩头树”,以朝阳初升,照亮山岩上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万物复苏的生机。
“清晨步入蚕丛路”则将读者带入一条通往观音洞的小径,暗示了探索未知的旅程,同时也暗含了对内心深处精神世界的追寻。
“云隐小红墙,钟声发上方”两句,通过云雾缭绕的小红墙和远处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高碑书故事,苔藓侵碑字”描绘了古老的碑文被岁月侵蚀的情景,每一块碑石都承载着历史的故事,而苔藓的生长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最后,“大士坐莲台,莲花何处开”将视线引向观音的形象,她端坐在莲花之上,莲花的开放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绽放,同时也寓意着内心的觉醒与升华。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南山有猛虎,端坐岩穴间。
南山石齿齿,岩穴谁跻攀!
世人未睹爪牙利,惊传猛虎色斑斑。
五陵少年素趫捷,见虎不出知虎怯。
腰弓插羽鞲苍鹰,凌冬却上南山猎。
玄猿青兕蹴踏平,虎昔无迹今无穴。
苍苍落日满山谷,欲行取虎畏虎伏。
牵羊为牲犬豕随,前往虎穴饲虎饥。
虎饥求食出何急,少年一麾生致之。嗟哉虎何痴!
蛟龙勿失江湖波,虎豹势在深山阿。
深山盘盘守尔拙,少年趫捷奈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