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维摩不二门,略无遗嘱付儿孙。
普贤若匪刚饶舌,此事如何更吐吞。
懵懂维摩不二门,略无遗嘱付儿孙。
普贤若匪刚饶舌,此事如何更吐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七)》中的一联。诗人以维摩诘的形象开篇,描述维摩诘智慧深沉,对于佛法的领悟已经达到了不二法门的境地,即对佛法有深刻独到的理解,无需多言。他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遗言给后人,暗示了佛法的精髓在于个人的体悟和实践,而非言语传授。
接着,诗人通过假设如果普贤菩萨不是那么沉默寡言,可能会有所表达,但这里强调的是维摩的沉默恰好体现了佛法的微妙之处,即真正的领悟是内在的,不需要过多的言辞来阐述或解释。"此事如何更吐吞"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观点,表明真正的佛法奥秘在于无声的领悟,而非口头上的滔滔不绝。
总的来说,这句诗赞扬了维摩和普贤的智慧内敛,强调了佛教修行中的默会心领,以及言传不如身教的精神。
神仙姓字留丹书,神仙旧宅岩谷居。
昔曾蹑险探仙迹,问我俗虑何当除。
长生妙诀诚足学,读书万卷将奚如。
曩思封侯食五鼎,今愧半世成踌蹰。
顽躯七尺走尘土,多情白发劳自梳。
因君赠我锦绣句,梦魂日月金芙蕖。
桃源烟水但如昨,欲寻旧路仍趑趄。
焉得琼杯酌仙醑,与子共驾五色车。
碧云望断杳莫致,临川结网徒羡鱼。
已办刀圭生羽翼,脱凡换骨乘天与。
长揖安期赤松去,握手大笑凭空虚。
童髫绿鬓垂两耳,天风一任寒萧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