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白云满,泠然见鸣钟。
夤缘出木杪,古殿苍苔封。
忽若万顷涛,天风下长松。
迢递转幽壑,烟萝迷石丛。
颇疑去人境,乃与城南通。
粉堞明参差,俯视百里中。
地分意自隔,山迥趣乃穷。
怡悦良自足,幽期谁与同。
山径白云满,泠然见鸣钟。
夤缘出木杪,古殿苍苔封。
忽若万顷涛,天风下长松。
迢递转幽壑,烟萝迷石丛。
颇疑去人境,乃与城南通。
粉堞明参差,俯视百里中。
地分意自隔,山迥趣乃穷。
怡悦良自足,幽期谁与同。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云居寺》描绘了一幅山中寺庙的静谧景象。首句“山径白云满”展现了山路被白云缭绕的清幽环境,接着“泠然见鸣钟”通过钟声的悠扬,传递出宁静的禅意。诗人沿着山路攀行,“夤缘出木杪”,视线穿过树梢,看到古殿隐没在青苔之中,显得古老而神秘。
“忽若万顷涛,天风下长松”运用比喻,将山谷中的风吹松涛比作广阔的海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壮丽。随后,诗人行至深谷,“迢递转幽壑,烟萝迷石丛”,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深处的迷离与幽邃。
诗人感叹此处仿佛远离尘世,却又“颇疑去人境,乃与城南通”,暗示寺庙虽僻静,却并非完全隔绝。从山上望去,“粉堞明参差,俯视百里中”,可见远处城郭的轮廓,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地分意自隔,山迥趣乃穷”表达了诗人对山川地形带来的不同感受,虽然地理上相隔,但心灵上的趣味无穷。最后,诗人表达出独自欣赏这美景的满足,以及无人共享这份幽雅之趣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居寺的自然风光和超凡脱俗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深赞叹。
东阡北陌坐淹时,偶为高风振羽仪。
十丈莲花开处远,三年楮叶刻成迟。
鬓毛但速安仁老,钱粟难输曼倩饥。
尚赖故人遥省忆,发挥春色有新诗。
萧瑟通池閟茂林,岸傍无复属车音。
涵春似恨隋家远,涨晓疑连蜀井深。
斗草事空烟冉冉,司花人远树阴阴。
劳生俛仰成陈迹,纵有遗声可用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