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几一半,在候已无雷。
颢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
燕衔馀暑去,虫唤嫩寒来。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秋光几一半,在候已无雷。
颢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
燕衔馀暑去,虫唤嫩寒来。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这首宋朝诗《秋分前三日偶成》是释文珦的作品,诗人以秋日景象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意渐浓的时节特征。首句“秋光几一半”,点明了秋分将近,时光已过半,暗示了季节转换的明显。接下来的“在候已无雷”进一步强调了夏天的余温逐渐消退,雷声不再。
“颢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两句,通过“颢气”(清朗的天空之气)凝结成露珠,以及“嘉禾”(优良的谷物)在凉爽中生长,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清新与丰收的预兆。
“燕衔馀暑去,虫唤嫩寒来”则通过燕子带走夏日余热和虫鸣带来初秋凉意,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中的生物活动。
最后,“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以“泡影”比喻夏日的短暂,表达时光流逝的无情,而“流光又苦催”则直接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分前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深沉思考。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迟迟兮春日,玉甃暖兮温泉溢。
袅袅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
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
吾君在位已五载,何不一幸乎其中?
西去都门几多地,吾君不游有深意。
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宫从兮百司备。
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饫暮有赐。
中人之产数百家,未足充君一日费。
吾君修己人不知,不自逸兮不自嬉。
吾君爱人人不识,不伤财兮不伤力。
骊宫高兮高入云,君之来兮为一身,君之不来兮为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