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赏月的图景。开篇“空碧无云露湿衣”,设定了一个清凉、明净的夜晚,天空干净而没有云彩,连衣服都被露水浸湿,可见月光的清辉如同露珠一般晶莹剔透。
紧接着,“群星光外涌清规”则表达了诗人对星辰之美的赞赏,群星在明净的夜空中闪烁,如同清晰的法则或秩序。这里用“涌”字形容星光,是一种动态的描写,给人以波澜壮阔之感。
第三句“东楼莫碍渐高势”,诗人可能站在东楼上,随着夜色加深和月亮升起,他所处的位置也似乎在变得更加高耸,视野更为开阔。这里的“莫碍”字眼,意味着无任何阻挡,可以尽情领略远方景致。
第四句“四海待看当午时”,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尽管现在是夜晚,但他希望四面八方的人都能在正午时分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这里“午时”可能不是指时间上的中午,而是一种比喻,表示最完美的时刻。
接下来的两句,“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月光的深情。首先,他希望能与月亮更亲近,以至于能够分辨出它的每一缕光辉;其次,“肯教幽暗取丹枝”则透露出一种超自然的情怀,仿佛诗人愿意教会那些处在黑暗之中的人如何寻找到象征智慧和力量的“丹枝”。
最后两句,“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表达了诗人对月下的美好景致的赞叹与怜悯。在深夜时分,那么细腻、柔和的月光投射在空旷的酒池旁,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这里“五侯”可能指的是古代五位显赫的贵族,而今夜他们的酒池已经冷清,只剩下残留的酒水与月影相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想象。
明镜本无台,菩提本无树。
天湖本无湖,莫问滥觞处。
放舟羚羊峡,取道大蕉园。
遥青四十里,知是白云源。
路曲拟羊肠,林深怖虎穴。
因缘古佛慈,膜拜不胫集。
梁郎既舍宅,曹洞遂传衣。
一自栖壑来,弓冶盛军持。
山花不识名,各各吐香气。
山鸟啼其间,盎然感春意。
从行二三子,捷足善探奇。
而我已颓然,扶掖仗阇黎。
努力跻绝顶,端州如弹子。
一苇漓江流,渺然沟浍耳。
俯睇七星岩,蒲伏来朝宗。
或曰彼沥湖,原与天湖通。
天湖今已平,沥湖渐亦闭。
伏见均有时,开塞定一气。
更陟大龙湫,飞瀑满空山。
清入人心脾,寒动人鬓鬟。
其馀诸小潭,环拱尚八九。
或曰是皆湖,未知果然否。
山僧爱敬客,啜我白云茶。
肺腑涤尘氛,齿颊吐香花。
坐久移我情,疑与下界隔。
转嫌岚气浓,鹧鸪催归客。
阿谁不学者,妄托轩辕遗。
谓是攀髯迹,谬语真无稽。
老夫病愁馀,百事已心死。
一榻借诸天,五言授侍史。
未能写清胜,聊以正图经。
他日讨文献,讹谬庶有徵。
《天湖庆云寺》【清·全祖望】明镜本无台,菩提本无树。天湖本无湖,莫问滥觞处。放舟羚羊峡,取道大蕉园。遥青四十里,知是白云源。路曲拟羊肠,林深怖虎穴。因缘古佛慈,膜拜不胫集。梁郎既舍宅,曹洞遂传衣。一自栖壑来,弓冶盛军持。山花不识名,各各吐香气。山鸟啼其间,盎然感春意。从行二三子,捷足善探奇。而我已颓然,扶掖仗阇黎。努力跻绝顶,端州如弹子。一苇漓江流,渺然沟浍耳。俯睇七星岩,蒲伏来朝宗。或曰彼沥湖,原与天湖通。天湖今已平,沥湖渐亦闭。伏见均有时,开塞定一气。更陟大龙湫,飞瀑满空山。清入人心脾,寒动人鬓鬟。其馀诸小潭,环拱尚八九。或曰是皆湖,未知果然否。山僧爱敬客,啜我白云茶。肺腑涤尘氛,齿颊吐香花。坐久移我情,疑与下界隔。转嫌岚气浓,鹧鸪催归客。阿谁不学者,妄托轩辕遗。谓是攀髯迹,谬语真无稽。老夫病愁馀,百事已心死。一榻借诸天,五言授侍史。未能写清胜,聊以正图经。他日讨文献,讹谬庶有徵。
https://shici.929r.com/shici/BD1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