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呈辛稼轩·其四》
《呈辛稼轩·其四》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卧庐人昔如龙起,鼎足魏吴如等閒。

若结梅花为保社,林逋只合住孤山。

(0)
翻译
昔日居住在山野的人如同蛟龙般崛起
魏吴两国曾势均力敌,如同寻常
注释
卧庐:指隐居之处。
昔:过去。
如龙起:比喻声势浩大,迅速崛起。
鼎足:比喻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魏吴:指魏国和吴国。
等閒:平常,无足轻重。
若:如果。
结梅花:以梅花为盟约或象征。
为保社:保护和团结社群。
林逋:北宋诗人,以梅妻鹤子的隐士形象著名。
只合:只应,应当。
住孤山:居住在杭州孤山,林逋曾在此隐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名为《呈辛稼轩其四》。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领悟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卧庐人昔如龙起”,这里的“卧庐”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常建在山上,用以瞭望或休息。诗人通过对比,将过去的人们居住在这样的建筑之中,如同龙一般雄伟而起,这不仅描绘了一种壮丽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鼎足魏吴如等閒”,“鼎足”指的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器物,而“魏吴”则是历史上的两个朝代。这句诗通过将鼎足与魏吴相比较,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平静观察和审视。

“若结梅花为保社”,这句话里,“结梅花”象征着纯洁高洁,而“为保社”则是希望能够守护和保持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也反映出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一句,“林逋只合住孤山”,“林逋”是一位唐代隐逸的文学家,而“只合住孤山”则表达了一种宁愿独自居住在偏远的山中,不愿意参与尘世纷争的心境。这既是对林逋生平的一种理解,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嚮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范元卿中秋词帖赞

猗望舒,盛三五。光璇仪,韵金缕。伟健笔,作奇语。

谁知音,传乐府。

(0)

李玄胄清慎帖赞

洗箕山之耳,缄周庙之口。

雷孤竹之腹,策六马之手。清乎慎乎,有馀缊乎。

二者之间,吾其隐乎。

(0)

米元章寿时宰词帖赞

太平得协于梦卜,浓墨大轴,予未知其谁祝。

韩吕之谷,王蔡之辱,尚四海之欲。

(0)

九江霜蟹比他处黑膏凝溢名冠食谱久拟遗高紫微而家僮后期未至以诗道意

君不见东来海蟹誇江阴,肌如白玉黄如金。

又不见西来湖蟹到沔鄂,玉软金流不堪斫。

九江九月秋风高,霜前突兀赡两螯。

昆吾欲割不受刀,颇有苌碧流玄膏。

平生尊前厌此味,更看康庐拂空翠。

今年此曹殊未来,使我对酒空悠哉。

旧传骚人鍊奇句,无蟹无山两孤负。

老来政欠两眼青,那复前筹虚借箸。

祇今乡国已骏奔,军将日高应打门。

流涎便作曲车梦,半席又拟钟山分。

先生家住岷峨脚,屡放清游仍大嚼。

襟期尽醉何日同,试筮太玄呼郭索。

(0)

寄江州赵倅季茂二首时过溧阳舟中正遇顺风张帆·其二

庾公楼上凭栏时,一片归云费梦思。

乡国情怀应念我,江山风月定分谁。

青衫休为墓陵湿,紫气先寻牛渚期。

好是初秋藕花候,蛾眉尊酒正相宜。

(0)

思贤堂

杰宇翚联接孔墙,盛朝人物仰堂堂。

凭熊曾识棠阴芾,睎骥何堪秕政扬。

配祀有人存折槛,奉祠无路愧题梁。

平山遗像犹多阙,幸趁春风荐羽觞。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