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贾先亡国,文山可奈何。
自怜天下诏,谁奋鲁阳戈。
生死勤三后,忠诚动五坡。
高风不可见,名落旧山河。
秦贾先亡国,文山可奈何。
自怜天下诏,谁奋鲁阳戈。
生死勤三后,忠诚动五坡。
高风不可见,名落旧山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伦所作的《佛岭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兴衰无常的感慨。
首句“秦贾先亡国”,以秦始皇和赵高的典故开篇,暗指历史上因权臣乱政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悲剧。接着“文山可奈何”一句,借指文天祥,表达了面对国家危难时英雄无计可施的无奈之情。“自怜天下诏,谁奋鲁阳戈”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在国家召唤之时,英雄们虽有心报国,却难以找到施展力量的机会,隐含着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生死勤三后,忠诚动五坡”赞扬了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与辛劳的忠臣义士,他们的忠诚感动了天地,即使是在五坡这样的艰难之地,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最后,“高风不可见,名落旧山河”则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事迹的怀念与敬仰,同时感叹于时间的流逝,使得这些高尚的品德与事迹难以被后世完全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反映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濩落难容,崎岖堪笑,一年陆走川浮。
又携妻子,两度过神州。
紫蟹鲈鱼正美,凉天气、恰傍中秋。
今宵意,无人伴我,快泻玉双舟。
功名,聊尔耳,千金聘楚,万户封留。
又争如物外,闲旷优游。
好在东阡北陌,相从有、诸老风流。
家山近,归休去也,不上望京楼。
回首吾庐,思归去、石溪樵谷。
临玩有、门前流水,乱松疏竹。
幽草春余荒井迳,鸣禽日在窥墙屋。
但等闲、凭几看南山,云相逐。
家酿美,招邻曲。
朝饭饱,随耕牧。
况东皋二顷,岁时都足。
麟合功名身外事,墙阴不驻流光促。
更休论、一枕梦中惊,黄粱熟。
东马严徐,名籍甚、西京人物。
谁不羡、伏蒲忠鲠,演纶词笔。
雅意中朝今小试,二年东郡弦风迹。
数中兴、循吏两三人,公居一。
温诏趣,还丹阙。
倾睿相,方前席。
看云台登践,论思密勿。
超览堂中遗爱在,几人同恋津亭别。
顾倦游、云路仆登仙,心如失。
泼火初收,秋千外、轻烟漠漠。
春渐远、绿杨芳草,燕飞池阁。
已著单衣寒食后,夜来还是东风恶。
对空山、寂寂杜鹃啼,梨花落。
伤别恨,闲情作。
十载事,惊如昨。
向花前月下,共谁行乐。
飞盖低迷南苑路,湔裙怅望东城约。
但老来、憔悴惜春心,年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