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驱铃驮,长亭复短亭。
去家经两月,入夜看双星。
积雨汶流白,浮云泰岱青。
客衣谁远寄,预戒早霜零。
辛苦驱铃驮,长亭复短亭。
去家经两月,入夜看双星。
积雨汶流白,浮云泰岱青。
客衣谁远寄,预戒早霜零。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艰辛跋涉的情景,以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首句“辛苦驱铃驮”形象地写出旅人驾驭着铃铛叮当作响的驮兽,长途跋涉的艰辛。接着,“长亭复短亭”运用了古代路途里程碑的意象,暗示行程的遥远和频繁换乘。
“去家经两月”点明离家时间之久,而“入夜看双星”则借牛郎织女的神话,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诗人通过“积雨汶流白”描绘出雨后汶水的清澈,与“浮云泰岱青”形成对比,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以此衬托出诗人心中的苍茫与壮志。
最后两句“客衣谁远寄,预戒早霜零”表达了对远方家人是否寄来衣物的关切,以及对即将到来的霜降的担忧,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温暖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清代文人旅途中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