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风涛正满林,禅房真慰入幽深。
迎门老衲知人意,悬壁华笺感客心。
谁信百年存旧迹,独怜三叹有遗音。
人生会晤元非偶,又复斯文此盍簪。
薄暮风涛正满林,禅房真慰入幽深。
迎门老衲知人意,悬壁华笺感客心。
谁信百年存旧迹,独怜三叹有遗音。
人生会晤元非偶,又复斯文此盍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大胜寺时的所见所感。开篇“薄暮风涛正满林”,以自然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宁静。接着,“禅房真慰入幽深”一句,点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禅房的静谧与幽深,给予他心灵上的慰藉。
“迎门老衲知人意”,诗人通过描述一位老僧对他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心灵上的交流与共鸣。而“悬壁华笺感客心”,则通过老僧在墙壁上留下的诗句,触动了诗人的思绪,使得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谁信百年存旧迹,独怜三叹有遗音”,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和过往的感慨,以及对那些虽已逝去却仍能留下影响的事物的珍视。诗人似乎在说,尽管时间流逝,但某些事物或情感依然能够留存下来,触动人心。
最后,“人生会晤元非偶,又复斯文此盍簪”,诗人总结道,人生的相遇并非偶然,每一次的会面都充满了意义。在这里,他不仅是在赞美与老僧的这次相遇,也是在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诗歌的交流,将这份文化精神延续下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世官古所讥,世禄今不废。
要之苟有人,二者非苦背。
君祖我曾祖,绍圣同廷对。
素风我莫嗣,清德君可辈。
江湖渺闻名,荆蛮适亲诲。
忘年君固美,并行我终悔。
许以相唱酬,何止闻謦欬。
君行竟先我,后会何时再。
江花与江草,颇恨远目碍。
君于门户责,有似松柏耐。
而我诗书乐,政尔羞同队。
临分曷告我,苦语幸勿爱。
我亦安赠君,结兰以为佩。
庶几二祖风,岁久端如在。
溪边遵微径,林下陟荒级。
逢僧衣蓝缕,对面日曛黑。
堂空若无人,岩浅仅容席。
流传昔闻诗,求访今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