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盂之饭一盘蔬,底用横身犯毁誉。
与世无缘空落落,登山有道但徐徐。
体中不快惟读易,老去更贫常典书。
四海谁知今夜月,梅花飘雪缟吾庐。
一盂之饭一盘蔬,底用横身犯毁誉。
与世无缘空落落,登山有道但徐徐。
体中不快惟读易,老去更贫常典书。
四海谁知今夜月,梅花飘雪缟吾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的生活状态,通过简约的物质条件和淡泊的心态,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一盂之饭一盘蔬,底用横身犯毁誉。”表明诗人在山中过着简单至极的生活,不为世间的荣辱所动摇。这里的“横身”可以理解为超然物外,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
“与世无缘空落落,登山有道但徐徐。”则表达了诗人与世俗完全隔绝的心境,以及他在山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这里的“徐徐”形容一种从容不迫、顺其自然的态度。
“体中不快惟读易,老去更贫常典书。”诗人虽然身体上可能并不舒适,但是在阅读《易经》时仍然感到心灵上的慰藉。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也越发贫困,但他依旧坚持着对知识的追求。
“四海谁知今夜月,梅花飘雪缟吾庐。”诗人在山中独享这宁静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这里只有梅花与雪花作伴,与世隔绝。这里的“缟”字形容一种轻柔、纷飞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选择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超越物质欲望、寻找内在安宁的一种哲学思考。
濂溪之水清,未足濯公缨。
平生抱苦节,成就此溪名。
长啸置符传,孤云归思轻。
溪头四壁居,溪下百亩耕。
量汲奉晨盥,课樵共夕烹。
希逢杖屦游,但听弦歌声。
为客剪三径,传家通一经。
双珠交照乘,合璧倍连城。
被褐有馀乐,问缣无隐情。
桂林两枝秀,借尔俗眼荣。
昔仰名父子,今推难弟兄。
不应文范裔,遽谓公惭卿。
如袭带砺封,毋为权利倾。
地实寝丘比,有力安得并。
勒诗高岸石,敢告后代生。
人生七十稀,行年今已半。
事功贵及时,迟暮复何算。
嗟吾夙多负,失怙在童丱。
诗礼思有闻,飘飖辞祖贯。
慈亲念衰绪,猝猝营婚宦。
名姓系西班,星霜亟徂换。
未筑黄金台,长歌白石烂。
岂无同心契,相望眇云汉。
每虞狂飙至,摧折涧底干。
异日偶班输,抱柯徒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