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杂椅桐继国风,莫教林下长蒿蓬。
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华转眼空。
病起数升传药录,晨兴三咽学仙翁。
樱桃浪得银丝荐,一笑才堪发面红。
树杂椅桐继国风,莫教林下长蒿蓬。
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华转眼空。
病起数升传药录,晨兴三咽学仙翁。
樱桃浪得银丝荐,一笑才堪发面红。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秀野杂诗韵·栗熟》。诗中描绘了秋天收获的景象,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树杂椅桐继国风”,以“椅桐”象征高洁之物,与“国风”相连,寓意着高尚的道德风尚。接着“莫教林下长蒿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希望不要让杂草丛生破坏了原有的美好。
“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华转眼空”两句,通过对比秋日果实与春花的短暂,强调了珍惜当下、追求实际价值的重要性。秋日的果实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春花虽美,却只是瞬间的繁华。
“病起数升传药录,晨兴三咽学仙翁”则展现了诗人从疾病中恢复后的积极态度,通过学习古代医术和修炼之道,寻求身心健康与精神的提升。
最后,“樱桃浪得银丝荐,一笑才堪发面红”以樱桃为喻,说明事物往往被过分吹捧,真正的价值在于实际的体验与感受。诗人的一笑,不仅体现了对生活琐事的轻松态度,也暗示了内心的满足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