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昼永,正中和时候,凉飙初起。
羽扇纶巾,云流处,水绕山重云委。
好雨新晴,绮霞明丽,全是丹青戏。
豪攘横卷,楚天应解深秘。留滞。
字学书林,折腰缘为米,无机涉世。
投组归来欣自肆,目仰云霄醒醉。
论少卑之,家声接武,月旦评吾子。
凭高临望,桂轮徒共千里。
洞天昼永,正中和时候,凉飙初起。
羽扇纶巾,云流处,水绕山重云委。
好雨新晴,绮霞明丽,全是丹青戏。
豪攘横卷,楚天应解深秘。留滞。
字学书林,折腰缘为米,无机涉世。
投组归来欣自肆,目仰云霄醒醉。
论少卑之,家声接武,月旦评吾子。
凭高临望,桂轮徒共千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洞天昼永,正中和时候,凉飙初起。”开篇三句,便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氛围。诗人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的时刻,享受着微风带来的凉意,这种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和平的氛围。
“羽扇纶巾,云流处,水绕山重云委。”诗人手持羽扇或纶巾,以之作为观赏自然景色的道具。云在天空中自由流动,而山谷间的水则环绕着山峦,云雾缭绕,这些都是诗人眼中的美好景象。
“好雨新晴,绮霞明丽,全是丹青戏。”这里的“好雨”指的是滋润万物而又不至于淫滥的细雨,“新晴”则是雨后初见天日之美好的时刻。诗人用“绮霞”形容天空中的五彩斑斓,而将这些自然景色比喻为画家丹青所作,显然是对自然之美的极高评价。
“豪攘横卷,楚天应解深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豪放而又不失雅致的文笔,如同对待一幅横卷,可以任意翻阅,每每领略其中深奥。
“留滞。字学书林,折腰缘为米,无机涉世。”诗人在山水之间徜徉,不愿轻易离去。他们沉浸于书林之中,对待文字如同对待山水一样,享受着其中的美好。即使是日常琐事,如织布(折腰)和种植(缘为米),也都变得超脱尘世,没有了功利的打算。
“投组归来欣自肆,目仰云霄醒醉。”诗人在山水间徜徉后,归来时心情愉悦,无拘无束。他们抬头仰望云天,那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仿佛从醉中清醒过来。
“论少卑之,家声接武,月旦评吾子。”这几句则转向了对诗人家族和个人才学的自信。在这个家族里,文风相承,每到月初便有人评点自己的作品,这种自信与传统的继承,是诗人的骄傲。
“凭高临望,桂轮徒共千里。”结尾两句,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那些桂花飘香的车轮似乎只能同行千里,而不能真正涉及诗人内心的那片汪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超脱尘世、保持个性与传统继承的一种生活态度。
炼炭辟炊烟,屑玉煮微汁。
此人快意时,有如鱼在湿。
苦乐更共之,粗粝安可得。
明者勇持戒,不异救头急。
怜鱼如金鱼,惜鸭比花鸭。
心心生慈云,大地为之羃。
念有天地来,川原屡殷赤。
人肉贱于狗,斫斩无黑白。
及今全盛时,嬉游多岸帻。
当思酒肉臭,足感鬼神泣。
鲁叟昔弥缝,瞿昙补其缺。
悲悯共因缘,门庭相主客。
永然舍老饕,来同莲社集。
西崦有佳花,首春烟雾积。
良游阻尘鞅,耿耿怀在昔。
野寺流晨钟,云林矫风翮。
湖山光皎镜,千里如不隔。
之子天机深,平吟谢形役。
一持金石韵,如与清赏易。
幽悰方悁勤,况复暂离析。
寄言山中人,参取庭前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