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桃源忆故人.重游惠山寄畅园怀秦对岩检讨》
《桃源忆故人.重游惠山寄畅园怀秦对岩检讨》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桃源忆故人

松湍百道喧晴雪,冷瀑何年才歇。

水上瘦梅如铁,眠补红桥缺。

从军年少巴陵客,三载金笳画戟。

莫听楚天百舌,千里同明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惠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氛围,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松湍百道喧晴雪”,以“松”、“湍”、“晴雪”构成一幅动态的画面,松树挺拔,溪流潺潺,阳光照耀下的雪水在溪流中跳跃,展现出一种清新的自然之美。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喧”字赋予了流水以生命,使其仿佛在欢歌笑语,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接着“冷瀑何年才歇”,将视线转向瀑布,以“冷”字形容其清凉之感,同时“何年才歇”则透露出一种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厚重,让人不禁思考瀑布的起源与变迁。

“水上瘦梅如铁,眠补红桥缺”,将画面转至水面,瘦梅与红桥形成鲜明对比,瘦梅坚韧不屈,红桥则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温暖。这里的“眠补”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瘦梅在水中倒映的姿态,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修复、弥补的渴望,寓意深远。

“从军年少巴陵客,三载金笳画戟”,通过回忆一位年轻的军人在巴陵(今湖南岳阳)的生活,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换,以及岁月的流逝。金笳与画戟分别代表了战争的号角与兵器,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怀念。

最后“莫听楚天百舌,千里同明月”,以“楚天”象征广阔无垠的空间,而“百舌”则是众多声音的集合,与之相对的是“千里同明月”的宁静与统一。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也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的追忆、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春词·其二

濛濛小雨暗池塘,远树依微不辨行。

可是晚来风更恶,杏花香乱扑回廊。

(0)

夏日龙井书事·其三

自怜多病畏炎曦,长夏投踪此最宜。

青石白沙含浅濑,碧梧苍竹聒凉飔。

云中鸡犬听难辨,谷口渔樵问不知。

斑杖芒鞋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0)

次韵朱伯收主簿观雪·其一

朝来密雪蔽天涯,坐目丘园发素华。

初著败梧惊拥肿,久沾庭竹见攲斜。

水精不动垂千箸,云母无声落万家。

安得曾穹返收拾,莫教狼藉浑泥沙。

(0)

维阳府学四柏堂

頖宫本凄凉,庭户无冗长。

苍然馀四柏,终日清相向。

夫人擅所有,高怀益超放。

炎蒸五六月,大厦如瓮盎。

凉飙天外来,披拂逾一饷。

恍如乘虚舟,破月渡溟涨。

严冬众木死,薿薿独无恙。

非求造化私,故与冰雪抗。

宜亦有神明,兹焉阴所相。

(0)

再游阳春通真岩

壁倚乾宁碣,龛笼大业僧。

七年驰使路,两蹑石梯层。

(0)

梦游仙馆

梦游仙馆逢真侣,为说生前与此身。

本是富陵朱隐士,暂来人世秉陶钧。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