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湍百道喧晴雪,冷瀑何年才歇。
水上瘦梅如铁,眠补红桥缺。
从军年少巴陵客,三载金笳画戟。
莫听楚天百舌,千里同明月。
松湍百道喧晴雪,冷瀑何年才歇。
水上瘦梅如铁,眠补红桥缺。
从军年少巴陵客,三载金笳画戟。
莫听楚天百舌,千里同明月。
这首诗描绘了惠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氛围,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松湍百道喧晴雪”,以“松”、“湍”、“晴雪”构成一幅动态的画面,松树挺拔,溪流潺潺,阳光照耀下的雪水在溪流中跳跃,展现出一种清新的自然之美。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喧”字赋予了流水以生命,使其仿佛在欢歌笑语,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接着“冷瀑何年才歇”,将视线转向瀑布,以“冷”字形容其清凉之感,同时“何年才歇”则透露出一种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厚重,让人不禁思考瀑布的起源与变迁。
“水上瘦梅如铁,眠补红桥缺”,将画面转至水面,瘦梅与红桥形成鲜明对比,瘦梅坚韧不屈,红桥则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温暖。这里的“眠补”二字,既形象地描绘了瘦梅在水中倒映的姿态,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修复、弥补的渴望,寓意深远。
“从军年少巴陵客,三载金笳画戟”,通过回忆一位年轻的军人在巴陵(今湖南岳阳)的生活,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换,以及岁月的流逝。金笳与画戟分别代表了战争的号角与兵器,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怀念。
最后“莫听楚天百舌,千里同明月”,以“楚天”象征广阔无垠的空间,而“百舌”则是众多声音的集合,与之相对的是“千里同明月”的宁静与统一。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也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的追忆、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頖宫本凄凉,庭户无冗长。
苍然馀四柏,终日清相向。
夫人擅所有,高怀益超放。
炎蒸五六月,大厦如瓮盎。
凉飙天外来,披拂逾一饷。
恍如乘虚舟,破月渡溟涨。
严冬众木死,薿薿独无恙。
非求造化私,故与冰雪抗。
宜亦有神明,兹焉阴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