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多病畏炎曦,长夏投踪此最宜。
青石白沙含浅濑,碧梧苍竹聒凉飔。
云中鸡犬听难辨,谷口渔樵问不知。
斑杖芒鞋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自怜多病畏炎曦,长夏投踪此最宜。
青石白沙含浅濑,碧梧苍竹聒凉飔。
云中鸡犬听难辨,谷口渔樵问不知。
斑杖芒鞋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避暑于龙井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自怜多病畏炎曦”,诗人以自怜之态,表达了对炎炎夏日的畏惧,暗示了身体的不适或内心的孤独。接着,“长夏投踪此最宜”则转折,点明了选择在此地避暑的明智之举,流露出对环境的喜爱和适应。
“青石白沙含浅濑,碧梧苍竹聒凉飔”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夏日龙井的独特风光。青石、白沙、浅濑、碧梧、苍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凉、静谧的画面,而“含浅濑”、“聒凉飔”则赋予了画面动态感,仿佛能听到水声和微风拂过竹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凉宜人的氛围。
“云中鸡犬听难辨,谷口渔樵问不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隐逸主题。鸡犬之声在云中难以分辨,渔樵之问在谷口也显得模糊不清,这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斑杖芒鞋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两句,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山林间的情景,斑驳的木杖和草鞋伴随着他的脚步,直至夜幕降临,依靠着远处的幽光找到了自己的居所。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龙井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其中寻求心灵平静与解脱的过程,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情感的共鸣。
旧闻新喻学,面势如眉州。
宜有妙人物,举世让一头。
君于文忠公,谱牒明派流。
当时山公启,有言曾未雠。
在今人与门,推君两俱优。
分教固罔外,首善乃所由。
南见属初度,杯酒相献酬。
愿君云间鹄,听我江上鸥。
荷衣绿破碎,稻实乱撑拄。
秋悲空多风,云重乃不雨。
黄花已成昨,白酒真漫举。
小作谈笑期,暂纾追送苦。
村居不记元夕期,田蚕镫火俗异宜。
但馀林月光陆离,所期不来空赋诗。
明朝风作后日雪,祇道来期中已辍。
今朝小霁泥未乾,或报门前有车辙。
我穷政尔落荒山,跫然忽复解我颜。
平生交旧固多矣,风味如此端亦悭。
梅虽已谢兰可掘,有酒纵漓醅可拨。
为子一醉莫深辞,更要好诗书岁月。